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3284|回复: 15

7名驴友被困牛背梁续 绝望中想用相机录遗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1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四人中,有一名驴友衣服挂破,还受了些伤 本报记者赵彬摄

7月23日早晨进山后被困,到28日下午才被救出,7名被困驴友见到救援队员都哭了:“我们终于活下来了。”原本计划的二日游,差点变成绝望之旅。他们用自己的遭遇再次告诫更多的驴友:户外运动,安全第一!

昨日上午,柞水县普降大雨,11时许,最后四位被困驴友在搜救队员的搀扶下从西沟峡方向顺利下山,见到山下冒雨迎接他们的柞水县公安、消防、景区管委会及521医院的大批工作人员后,4人不断地说着“谢谢……谢谢大家……”随后,四驴友坐上救护车,直接返回西安。至此,牛背梁7位被困驴友已经全部安全返回西安。

纸条引路找到其余四驴友

“救援终于圆满完成了!”柞水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谭晓非长长地舒了口气,回忆起救助最后四人的经过:7月28日上午搜救队找到老暴等三位驴友后,根据三人提供的另外四人大体方位,谭晓非带着一支13人的队伍继续搜寻四人。

“老暴说,他在牛背梁2802米高地留了张纸条,指明了其他四人的方位”,谭晓非说,他们一行13人的救援队伍在找到老暴等三名驴友后,又按照他们提供的情况找到那张纸条,上面写着:“搜救队员你们好,看到纸条时,其他四人正在2802米高地西南方向2150米处……”谭晓非说,当时最大的困难在于直线跨度距离太大,沿路又有许多竹林,加之雾气浓重,视野几乎全被遮挡,他们一边行走,一边大声呼喊,并点燃烟火,还不停摇动手中的红色旗子。

7月28日下午3点32分,按照纸条所说大体方向,在牛背梁水洞子沟东面一无名沟内,搜救队终于找到了四位驴友。“他们见到搜救队后都哭了,”谭晓非说,原地休息了40分钟,补充了食物和水,并对蹩脚男驴友伤势进行简单处理后,大家开始原路返回。

救援队曾12小时失去联系

与此同时,作为现场总指挥的柞水县副县长田角枝却一脸着急,田角枝说,搜救队找到四位驴友后却从7月28日晚9点多起,和指挥部完全失去了联系。担心发生意外,昨日上午7点,指挥部专门派了一支10人组成的接应队上山。早上9点30分,终于又和搜救队再次取得联系。对此,谭晓非解释说,由于当晚下大雨,四位驴友的行进速度又较慢,他们本想按原路线返回,但考虑到距离太远,便临时决定在一个叫二层洞的沟底休息一夜,第二天从西侧的西沟峡下山会更快。“手机在沟底没有信号,在山上时间太长对讲机也没电了,”谭晓非说,到昨日上午9点30分,搜救队爬上高地后才和指挥部联系上,最终于上午11点左右从西沟峡方向安全下山。

饿了吃野菜 渴了喝泉水

西沟峡沟口,四位获救驴友中的一位女驴友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在山上的经历。女驴友说,他们四人与其他三人分开后,一开始还在原地等待,饿了便吃野菜,渴了就喝泉水,但等了一夜后还不见三个同伴返回。“我们几个真的已经快绝望了,便准备拿数码相机将遗言都录下来呢,”该女驴友说,他们之前呆的地方不是山洞,而是在突出来的一块大岩石底下,见到搜救队后,四人几乎瘫软在地上,每个人都哭了,“我们终于活下来了。”

昨日上午12点,陕西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王郭社来到牛背梁景区指挥部,看望了刚从山上下来的8位参与救援的柞水消防中队官兵,他还要求在各个景区未开发的进山路口处标注出提醒标识,并劝告驴友们吸取教训,今后开展各类户外运动时,尽量不要选择陌生路段,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本报记者 侯希

户外救援成员呼吁——

山中勿乱扔生活垃圾这样或可置迷途者于更危险境地

其实不止老暴7人,在西安,还有很多像老暴他们这样自发组队、贸然进山的驴友。“逢周末时,一天最高进山人次达到20万,平均下来一天也有10万人次。这其中,有七成是驾私家车进山休闲放松,剩下三成就是进山探险和穿越的,这些驴友基本都是自发成队,一切费用采取AA制。”昨日,参与了本次救援的陕西省EPV户外救援总队成员“西园公子”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最近几年,每年都会发生几起驴友山中迷路或发生意外的事故。我们再次建议这些驴友,登山前,一定要查阅好路线和地形,最好带上向导;其次,干粮也要带足,预计进山一天的话,干粮也得备上二至三天的,还要带上刀具和炊具;一旦发现迷路,尽量找制高点,找有信号的地方手机求助,最重要的是,发出求助信息后,尽量呆在原地不要离开,方便救援。万一没有信号,也要想办法点起火堆放出烟雾,发出求救信号。”

“西园公子”给众驴友提出建议的同时,他还呼吁驴友在进山时,一定要注意环保,不要乱扔生活垃圾,一旦垃圾被吹到山中人迹罕至的深处,会给一些迷途者造成误判,置他们于更危险的境地。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4驴友在贵港八台山游玩遇险 瀑布速降1人遇难
广西新闻网贵港讯 (见习记者王春楠 通讯员周业章)7月14日上午,4名来自广东湛江的驴友在贵港八台山探险,试图沿十几米深的瀑布速降。但这几天当地屡降暴雨,溪水猛涨,40多岁的驴友吴某不幸溺亡。接警后,贵港**部门和消防人员迅速进山打捞,但因为地形险峻,情况复杂,打捞难度极大,直至15日下午3时,吴某的遗体才被打捞出水。

湛江驴友在贵港遇险

八台山位于贵港市黄练镇,离贵港市区约40公里。这座山在一般人眼中并不出名,甚至算不上景点,但在不少驴友心中,尚未开发、原生态的八台山是一块难得的探险宝地。

“这里山形陡峭,溪水湍急,还有多个落差很大的瀑布,有人戏称八台山是湛江驴友的后花园。”贵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驴”说,“湛江到贵港火车票才21元,几乎每周都有湛江人在网上和我们本地的驴友联系,过来游玩探险。”

7月13日,同为某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的4名湛江驴友相约八台山,他们当晚夜营于八台山山腰的六来水库。14日上午10时许,4人到八台山华清池瀑布处玩速降,悲剧发生了,吴某在第二个水潭不幸溺水。

见吴某下到水潭后,久久没有浮出水面,同行驴友心知不妙,于14日中午报警。接警后,覃塘**分局立即组织刑侦大队、黄练派出所、消防大队前往救援和勘察现场。但因为报警人并未说清楚吴某溺水位置,救援人员未带足救援设备,加上当天吴某溺水后,潭水变得浑浊不堪,搜救人员一下午多次尝试进行打捞,均告失败。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救援队只得暂时撤离。

遇难者遗体被打捞出水

15日上午11时许,当记者赶到八台山时,获悉一些贵港驴友已自发组建救援队,于当天凌晨5时赶到了现场。他们说,上午8时许,吴某遗体终于浮出水面,为防止瀑布水流将他冲走,增加救援难度,有水性好的驴友在安全措施保护下,冒险下到水潭,先用绳索将遗体固定住。

因为山路狭窄曲折,消防车无法驶入,下午1时,贵港消防支队覃塘大队6名救援人员,携带多功能救生担架和5捆绳索,从山脚下步行2小时再度抵达山顶。记者跟随救援人员,通过一条临时踩出的小道再度下到山腰,并走过几百米布满碎石、水流很急的溪水,30分钟后终于到达吴某溺水的现场。
一到达现场,救援队队长符华东就开始和先行抵达的4名驴友磋商打捞方案,众人开始想在瀑布中段安装一个单向滑轮,由4人在水潭里拉拽,但很快这个方案就被否决,因为水潭极深,四周又是滑溜溜的石头,拽绳子的人无法落脚使劲。

救援队立刻改变方案,由水潭下拉拽绳索改为站在瀑布上的6个人往上拉。符华东系上保险绳,下到瀑布中段,不停地上下喊话指挥,下午3时10分,遇难者遗体被成功打捞上岸。一个小时后,遗体被救援人员运送到山顶,经遇难者家属辨认后被早已等候的殡仪馆车辆接走。

事发后,覃塘区政府及**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对其余3名驴友及遇难者家属进行妥善安置,并积极做好事件的善后工作。

不少驴友缺乏安全意识

记者在网上搜索“黄练八台山”,找到相关结果约4860个,随即点开几个网页,大都是驴友之间的介绍和评价。让人担忧的是,在这些介绍和评价中,多是表明八台山探险如何惊险、刺激,对山谷季节特性、当地的气象状况,以及驴友需要携带的救生设施、设备,如何做好行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却极少提及。

八台山溺亡事故并不是个案,近几年,随着户外运动的推广,野外探险“驴行”活动日益普及,登山坠落、迷路失踪、山洪溺亡等事故也频繁发生,每次事发地的政府及**、消防部门都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进行搜救。其中,不少事故是因为驴友安全意识淡薄引发的。贵港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驴”说,“无知者无畏”的心态是最大安全隐患,如果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同时,一些驴友的自救能力很差,事发后只能依靠外界的救援。“如果这次出事的小团队中有驴友掌握充足的救生知识,发现吴某溺水后及时救助,也许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

他还建议,随着户外探险活动的普及,参与的人越来越多,驴友的足迹已经越来越远,许多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荒野成为探险的好去处,旅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应履行好安全监管义务,对各类景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公示,并提供地理、气象条件信息等配套服务。对一些未开发、开放的峡谷,政府部门也有告知风险、进行劝阻的义务,比如设立警示标志、划定禁入区域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鞍山12名驴友被困当涂横山 1人不幸遇难
7月23日16时10分,由12名马鞍山驴友组成的探险队,在徒步穿越当涂县境内的横山时被困山中。接到报警电话后,当地政府和消防官兵以及护林人员连夜集结出发,经过17个小时的紧张搜救,于24日9时25分,成功将12名被困人员救出。不幸的是,其中一名马鞍山籍驴友,因中暑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死亡。

登山遇险:12名驴友深山被困

“他们是通过QQ群约好,徒步穿越当涂县境内的横山。”据参与救援的警方介绍,12名驴友之间并不认识,之前,他们约好于23日上午一起结伴攀越横山。
“我们只带了一顿午餐。”事后,一名网名为“11路”的驴友告诉记者,他是整个驴友团队年龄最大的,今年50多岁,听说横山风景优美,他们便通过QQ联系,约定23日一早结伴去爬山。
一开始,大家的兴致还非常高,可是走着走着,发现居然走到了一条悬崖上,想回去时却已经找不到路了。由于山路非常难走,再加上天色渐晚,他们商量之后决定报警。

生死时速:火速成立救援中心

23日16时10分,当涂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指派相关人员前去救援。
23日17时10分,第一批搜救人员在护林人员的带领下开始展开营救。步行2个多小时,但一无所获。由于信号差,指挥中心民警多次呼叫对方电话,但通话时断时续,最终均被告知不在服务区内。
与此同时,当涂县政府应急办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成立救援中心,多次通过与被困人员以及第一梯队救援人员联系,初步判定并制订了搜救方案,最后又派出第二梯队。

酷暑黑夜:暗中摸索艰难前行

事发地点位于山涧之中,官兵们只能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线在山上搜寻,用喊话器不停地呼喊。
23日19时30分,第一批搜救队员最终在人迹罕至的丛林深处发现2男1女3名被困人员,并随即找到另外9名被困驴友。此时,他们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有的干脆坐在了山坡上。见此情形,消防官兵立即将12名驴友扶起,拿出随身携带的矿泉水让他们补充水分。由于一名昏迷的被困驴友体重将近200斤,救援人员无奈之下,只能用担架将他抬着,采取倒退的方式一步一步向山下挪动。
24日9时25分,经过17个小时的艰苦营救,12名驴友全部被营救下山。经120急救人员检查,除体重较重的昏迷驴友已经没有了呼吸外,其他被困人员均安然无恙。

对话驴友:不敢回忆发生的事

昨天下午,记者辗转联系到几名获救驴友,并同他们进行了对话。以下是记者和一名获救驴友的对话——
记者: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驴友:我们是通过网上QQ联系的。
记者:受过专业培训吗?
驴友:我们就是从网上下载了三四张电子图,看了一些驴友攻略,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大家就过来了。
记者:被困之后的感受如何?
驴友:一开始,我们坚定认为能走出去,可是23日晚上7点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被困山中时,几名女士当场就哭了。
记者:以后还会参加类似的探险活动吗?
驴友:(苦笑……)不敢去回忆过去48小时发生的事,不会再参加类似活动了。

点评

这应该就是陶陶所发的本色遇难吧。  发表于 2011-8-1 06:28
发表于 2011-7-3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破军 于 2016-7-13 16:43 编辑

板刷今天连续发了三个近期驴友遇险的遭遇。 做好充分准备,量力而行,是驴友们要注意的。

点评

板刷这个是葡萄心理在作祟  发表于 2011-8-1 08:38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危险无处不在,大家一定要在心理装备技能上有充分的准备。

点评

安全第一还是。  发表于 2011-8-15 08:06
发表于 2011-8-1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活动就象你开车奔驰在马路上,任你车技再好也难免不发生交通事故。孙斌说的:策略高于技术,技术高于装备。我想再加上一句,心理高于策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陶陶能学以致用,真的很厉害。
发表于 2011-8-1 0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破军 于 2016-7-13 16:43 编辑

祝福大家一路平安!
发表于 2011-8-1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破军 于 2016-7-13 16:43 编辑

马鞍山12名驴友被困当涂横山 1人不幸遇难 7月23日16时10分,由12名马鞍山驴友组成的探险队,在徒步穿越当 ...[/quote] 安全第一啊 没有户外经验的话还是不要深入的好啊
发表于 2011-8-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破军 于 2016-7-13 16:43 编辑

就是有这种人 才损害了户外的一片净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 沪ICP备12047122号 )

GMT+8, 2024-11-28 17: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