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8288|回复: 24

溯溪资料汇编 【转帖-白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贴七月原发于溪行者群,最初收集有关溯溪资料是答应了过客和za(对不起,直到今天,我才兑现我的承诺),后来完成于溪行者群,现转发于安全回家,希望更多人受益。感谢血液提供的汉字简体繁体转换网址,少数未能转换的繁体字已手工转换。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溯行安全

四季溯溪俱乐部 / 罗元妙

  
      台湾的溪谷属于幼年期地形,下切、侵蚀都相当厉害,造成了复杂且多变的地形。隐藏在水面下的状况,往往是无法预知的。又如深潭泳渡、瀑布攀登等,都有其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从事溯溪活动时,必须先做好安全考量及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自我训练
  
      溯溪是运动量极大的活动,平时即应强化体力及本身肌耐力。而对于各项溯行技术如:游泳、攀岩、定位...等及所须装备器材的使用,都应达到熟练的程度。
  
溯溪装备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当的装备,不仅可以减轻个人的负担,更可降低伤害的发生,以及安全地通过困难地形。溯溪的装备基本上大致与一般登山及攀岩所准备的用具相似,差异在于活动范围是有水的溪谷区。所以除讲求精实、美观外,更注重器材的防水、保温及安全性,一支溯行队伍的装备则又可分个人装备及团体装备。一次溯溪需带的物品很多,且溯溪器材并不轻,因此应依所溯溪流特性在装备上做考量与取舍。当然为了自身安全,负重是多一分保障,但也需要尽量精简去除不必要装备,才不会在行动上降低敏捷性。至于衣著方面则以化纤混纺毛织品為佳,脚上除一般健行鞋外另准备溯行鞋(底部为不织布质料的溪流鞋 ),再加上护腿罩(PE质料),除了防止溯行间的碰撞伤害并防寒外,在跳跃或穿越丛林时更为便利。
  
溯行前的准备
  
(一)气象观察及季节选择:
  
      台湾就整体气象而言,是属于亚热带气候,北部冬季因受东北季风影响雨量较多,而南部则较干燥。夏季因西南季风使南部雨季集中于七~九月。虽说溯溪是不分季节的,但溪谷水量大小,却影响溪流溯行的难易度。因此溯登季节与溪流的选择是有相当关係的。大致而言,夏季是北部的溯溪旺季,而冬季中南部的高山溪谷,溯行成功率较高。在溯溪前数天必须密切注意气象预报,雨天对于溯溪并无太大影响。但恶劣的天气,例如台风、连续大雨,易造成溪水暴涨,绝对不宜溯行。另从气温的角度来看,台湾通常秋冬两季天气冷且河流干涸水量少,较不适宜。反之,四月中旬到十月下旬气温正高,行程中任凭清流抚过或飞瀑冲刷全身,其中的畅快舒适绝非言语所能形容,是较佳的选择,而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地带则已进入寒带,不论是冬季或夏季溯行都必须加强防寒措施,且相对需要更专业的相关溯登技巧。
  
(二)溯行计划的拟定:
  
      其次是溯行溪流的选定:溪谷各有不同的地形特征,所在地不同岩质就有差异,溪的长度不同,水量就有差别,其水质清澈亦有不同。通常初级溯溪都采取较单纯的地形,变化较少,以戏水赏瀑為主,再渐进能满足溯溪者程度的溪谷。  
  
      因此事前仔细的选择溪流、搜集资料、分配成员职务、计划採购等,不仅可避免不必要之伤害,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以下我们以表格形式提醒您重要的注意事项:
  
溯行安全基本概念
  
选择溪流:依溯行目的选择郊山、中级山或高山溪流。
  
收集资料:由等高线图可判断溪谷地形,选择行进路线,紧急撤退路线,以及临近登山步径、宿营、交通等资料,以备回程使用。
  
决定路线:溯行路线、下山路线、预备路线(紧急撤退或替代用)。
  
队伍的组成:不论是新手或是老手,均不宜单独冒险溯行,原则上新手不宜超过全队1/3,一般溯溪探险以五到七人為宜,稍具难度的溪流可至十人。若为郊山大众化溪谷可多至二十人左右,若人数过多,不但溯行时间会拖延,照顾不易反而不便。
  
职务分配:依队员专长如绘图、泳渡、攀岩、记录等分配。
  
装备的调整:依照溯行路线、人员、季节等调整。
  
粮食计划采购:依一般粮食、行动粮、预备粮调配。以精简、轻量为原则,重质不重量。
  
交通:尽量避免自行开车,最好采用租车、起始点接驳的方式,可节省精神与体力的负担。
  
紧急连络措施:将紧急撤退方案及连络方式等详细资料备份留给留守人员。
  
暖身操:溯溪是必须使用全身的活动,为避免造成运动伤害,溯行前的暖身是必要的。从颈、肩、手、胸、背、腹、腰、臀、脚等各部位的关节与冗肉都应该伸展开来。
  
寻找溯行路线:遇困难地形时,谨傎选择可行路线前进,以及主支流路线的选择等,可借助地图、指北针与高度计来断定。高绕路线应选坡度小、植被良好、岩壁稳定之处绕行。并应注意上方踢落的落石,慎防隐藏在林间、石缝中的蜂、蛇等。
  
攀登瀑布或横渡岩壁:先选择路线,勘查把手点与确保点,运用三点不动一点动的攀岩原则进行。
  
深潭泳渡:应先观察水流速度及可能產生漩涡之处,在做好确保之后才可进行。
  
横渡溪流:选择横渡地点及横渡方式,可利用跳跃岩石、游泳、辅绳、木杖或数人互助同时渡河。
  
宿营地点:避免在岩质不稳或易落石地带扎营。在天候不佳时,营地应选择在最高水线以上,以避免山洪暴发,措手不及。
  
三不原则:不贪快、不摸黑、不做超过本身技术能力的动作。
  
      溯溪是可休闲、可冒险的活动,但因溪谷的地形是崎嶇不平,激流、深潭、瀑布不断。初学者若要尽兴的参与,最好能参加伪V练营或加入专业的溯溪团体。跟随经验丰富的溯溪专家学习,循序渐进的累积经验,很快的也能成為溯溪高手,安全且畅快的享受神秘的溪谷世界!
  
原文出处:
溯行安全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到水穷处——认识溯溪活动

王欣珮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原是隐逸诗人陶渊明心中虚构的美丽梦土 ~ 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祕桃花源。在今日,避世的乐园或许难寻,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于溯溪的过程中却常可领略,而每一幽暗曲折的溪流转弯处,总也蕴藏著无限的希望和惊喜。  
  
      事实上从天然的地理环境而言,台湾可算是溯溪爱好者的天堂。台湾山脉多陡峻,幼年期的河谷地形侵蚀作用发达,并加以溪谷在很短的距离内切割入海,造成独特的V形峡谷景观。高耸的山峰孕育出壮观瑰丽的瀑布,陡峭的岩谷奔腾著湍急多变的溪涧;急流、飞瀑、绿峡、碧潭这些迷人的自然景致,交织出令溯溪者流连的梦幻场域。
  

  
【溯溪史记】  
  
      尽管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溪谷资产,台湾的溯溪活动却是晚近才慢慢发展开来的。溯溪最早源于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区,登山者循着冰河源头攀上峻险的高山,累积出攀登的经验。而在没有冰河的日本,因只有急湍的溪流山谷,反而发展出一套有系统的攀溯技术,并成为溯溪王国。台湾最早的溯溪文献记载,则首见于日据昭和年间,沼井铁太郎在「台湾山岳」的一篇「大屯火山汇登山论史」,其中提及于大屯火山系之溯溪记录,距今已有六十年余,但参与溯行者少,仅属零星点缀。台湾光復后,七○年代引进岩攀方式,至七○年代末期进入高山岩攀的盛行时代,而迟至一九八二年、日本大阪草鞋俱乐部及大阪山岳会来台溯行沙里仙溪和楠梓仙溪,引进高山溪谷攀登,刺激台湾登山界掀起一股溯溪热潮,现代溯溪运动才真正兴起,此后在国内有心人士持续推广下渐成风气。  
  
    「溯溪」,简单的说就是沿着溪谷,逆溯到溪的源头,其行程不受时间限制,路程多寡不定,踩着清流碎石,缓步走入清幽宁静的溪谷中,不知不觉往上游走去,这就是溯溪的开始、也称为初级溯溪。而克服一切岩壁峡嶂,穿越无数急流深潭,再上裬线登顶,依山径路线而下,就是所谓的「完全溯溪」。是一项可以结合登山、攀岩、露营、游泳、绳索操作、野外求生、定位运动、赏鸟等综合性技术的户外活动。    
  
【水穷处的闲情】  
  
      溯溪的乐趣何在?兰亭集序中有这样的词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殤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觴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正恰如其份的描绘出溯溪者的逸趣所在。台湾溪谷之美最引人入胜的魅力,莫过它氤氳著神秘气氛,两岸树木参差荫郁,峭壁飞瀑洋溢著原始的芬芳气,溪谷中的寧静和凉爽感更是最高的享受,即使春风不吹,人也会陶醉在这凉意舒坦裡。一路上因攀爬而产生的疲累,都能藉嬉水而一扫而空,选择一处平坦的溪床,观察悠游于溪里的虾、成群的苦花和溪哥鱼。
  
      三五好友在翠绿山色、欢畅的虫鸣鸟叫下,品茗聊天,聆听流水声,逍遥竟日,享受美好的悠闲时光。而且在阔叶林包围覆盖下的溪谷饱含芬多精、飞瀑激流又蕴藏丰富的阴离子,不仅是难得的天然健康养生之道,也让人沁心舒畅。非但不受季节限制,且四季各有风情。  
  
      溯溪乐趣虽多,却也不乏危险之处,尤其溪流地貌、河道常改变,此外豪雨、山崩或地震都可能发生,因此在溯溪前一定要有周密而万全的准备,并运用不同的技术和装备,才能顺利到达目标。当然初学入门者,建议最好先参加专业的溯溪俱乐部或训练营,跟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以确保安全。  
  
      盛夏在炎炎暑意中,登高怕流汗、戏水晒太阳,钻入溪谷溯溪正可兼具山水之乐,何不呼朋引伴,一起游目骋怀,快意于山水丛林中吧!
  
原文出处:
行到水穷处——认识溯溪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溯溪行装——逆流而上

整理 / 王欣珮

  
《 基本装备 》
  
       溯溪最起码得有一双阻滑性良好的溯溪鞋,因为溪谷石块大都相当滑溜,一般鞋子很容易因抓力不够而发生危险,溯溪鞋可帮助在湿滑的石块上如履平地,发挥防滑效果。溯溪鞋有二趾及全覆式两种,一般以两指的鞋子较好著力、施力,鞋身最好為潜水布质料,鞋底为不织布质料,以发挥阻滑与保暖的功效。    
  
       注意不要使用波浪胶底的矶钓鞋,那在溪谷岩石上攀爬较无阻滑作用,初学者若不想买鞋,也可以在球鞋下贴上不织布底,当不织布渐渐磨损时,就得更换。或可使用旧的溯溪鞋,以免新鞋在水少的支流溯溪时造成更大的磨损。当然若能准备一双轻便型防水透气鞋或长筒雨鞋,将方便于溯登完下山或离开山谷时行走之用。  
  
       除了溯溪鞋,当然安全头盔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溪石湿滑多蘚苔、山谷也易有落石,滑跌、碰撞的机会大,对头部的保护就显得相当重要。此外最好再到登山用品店买双护腿罩(PE质料),既可保护小腿,还有防寒及防止溯溪鞋拉链损坏的作用,在跳跃或穿越丛林也更为便利。
  
      至於服装方面、上衣最好选择长袖、易干、保暖性佳、伸缩活动灵活的质料,裤子则应选较贴身、富弹性且不吸水的材料,一般以聚乙稀等化纤混纺毛织品為佳,目前市售的一种polyropylene(PP)的保温排汗衣裤可满足溯溪者的需求。潜水衣虽保暖,但质料较厚且不透气,较薄的潜水衣适用于秋冬季的高山溯溪。切记不可穿牛仔裤溯溪,初学者亦可考虑用棉质运动裤代替,若能加上一双棉纱工作手套,则可保护手部的安全。此外泳渡深潭时,不论是否谙水性,务必要穿上救生衣和戴上泳镜,可避免溺水意外和眼睛感染。而两截式雨衣,在下雨天或直登瀑布时,则可避免全身湿寒而失温。另外轻巧的睡垫、睡袋、照明用具、备份衣物则可供紧急宿营时使用。
  
《 其他装备 》
  
      为了让您在溪谷和山林的穿梭行进更加安全和迅速准确,地图、山刀、炉具、急救包、望远镜、毒蛇急救器、高度计、无线电、指北针也是不可或缺的。
  
《 个人及团体攀岩装备 》
  
      拥有了基本装备,您就可开始着手进行简单的初级溯溪,当然初学入门者,仍最好先参加溯溪俱乐部或训练营,跟随经验丰富者,以确保安全。至於下列的个人及团体攀岩装备,若能力许可且经常溯溪也应尽量添购,以确保个人安全并提升技术层次。以下提供一份溯行装备表,让您在行前做好检查:
  
《 溯溪装备表 》
  
个人装备
  
头盔:以攀胶用岩盔为主,轻便、品质较有保障。保护头部,避免落石或攀登、滑倒时,受硬物直接撞击的伤害。
  
溯溪鞋:溯行必要的装备。為不织布底,潜水布质料或登山样式的溯溪鞋。
  
护腿:潜水布料,保护小腿免於碰伤、割伤。长筒者尚可保护膝盖。  
  
攀登确保装备:座式吊带、鉤环、八字环、伞带、绳环、11mm编织主绳等。
  
排汗衣裤:讲求快乾保温PP材质,或具有相同排汗快乾性质的纤维质衣裤。  
  
直式背包:横式或铝架背包於溯登或高绕钻行时极为不便,已较少使用。背包大小视溯行天数而定。当日来回以三十公升左右为宜,两日行程以上则需五十公升以上,但过大并不适合。
  
防水袋:防止背包下水时,睡袋、衣物、相机等浸湿,於背包内加装防水袋是必须的。
  
露宿袋:为减轻体积与负重,通常捨弃帐篷而改用GOR-TEX露宿袋舖另配合外帐使用。
  
其他装备:雨衣、睡袋、睡垫(或地布)、保暖衣物、手套、登山鞋、头灯、地图、指北针、救生衣、泳镜、山刀、炊具、急救包、高度计、无线电。  
  
团体装备
  
岩鎚、岩钉、锚桩、打孔器、制动器、滑轮、上昇器等。
  
      最后提醒各位,在将所有装备装入背包前,应分装入防水胶袋封好再置入背包内防水袋中,确实作好防水工作。
  
原文出处:
溯溪行装——逆流而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溯溪概论

  
      溯溪是以由溪流之下游开始,沿着溪谷,往上游溯行至溪流之源头的一种攀登活动,又称溪谷攀登,简称溪攀。
  
台湾溯溪简史
—溯溪起源
  
义大利阿尔卑斯山区

日本发扬光大(溯溪王国)

台湾日据时期(大屯火山群)

台湾光復五-六零年代(荖浓溪、楠梓仙溪)

民国71年(1982年)日本大阪草鞋会(沙里仙溪)
  
溪谷分类(注:1公尺=3市尺=1米,可见广东境内只有初、中级溪谷)

  
初级溪谷:高度一千公尺以下,行程一天至一天半
  
中级溪谷:高度一千公尺至二千公尺,行程三、四天
  
高级溪谷:高度二千公尺以上,行程四、五天以上
  
溪谷等级

  
A级溪:适合入门者,可当天往返
B级溪:适合具备初级技术者,需绳索攀登、 深潭泳渡
C级溪:适合具备中级技术者,需人工攀登
D级溪:适合具备中、高级技术者,中长程、必要时需紧急露宿
E级溪:适合具备高级技术者,长程、需紧急露宿
F级溪:探险家程度,困难地形若溯登失败会导致死亡
  
溪流水系分类

  
(1)树枝状水系      

(2)羽毛状水系      

(3)平行状水系    

(4)放射状水系

(5)断续状水系

(6)向心状水系    

  
            
溪流等级

  
一级溪:溪流最上源无支流来会
二级溪:一级溪和一级溪相会而成
三级溪:二级溪和二级溪相会而成
四级溪:三级溪和三级溪相会而成
註:低级溪和高级溪相会者不增加级数
  
溪流等级图


瀑布型态

  
瀑身型态分类表      

瀑壁型态分类表  
  
瀑潭型态分类表

帽岩型态分类表    

        
溪攀方式

  
休闲式:不苛求装备,无一定目的,随兴所至,漫游溪谷。
探险式:中、高级以上溪谷,需熟练技术。
地域研究式:综合调查某山区之所有河流、稜脉、地质、步道、动植物生态等。
  
溯溪图之判读与绘製

    
溯溪图范例

(也可参考溯溪馆

    
溯溪计划与执行

  
(1)选择溪流      
(2)队伍组成      
(3)溯登季节时期        
(4)资料搜集        
(5)决定路线
(6)交通问题的解决
(7)溯溪装备的整理
(8)粮食计划与采购及医药用品的准备
(9)溯行人员职务分配  
(10)执行所获资料整理与归档
  
溯溪装备

  
个人装备 + 团体装备 + (登山健行装备)
  
个人装备:溯溪鞋、头盔、护腿、直式背包、防水内袋、泳镜、排汗衣裤、露宿袋、普鲁士绳一组、伞带五公尺二条、胸带、座式吊带、钩环、八字环、自攀器等。
  
团体装备:编织绳、锚桩、岩鎚、地图、指北针、高度计等。
  
溯溪技术

  
游泳:深潭泳渡
攀岩:巨石、岩壁攀爬与横渡、瀑布攀登
绳索操作:上升、下降、激流横渡
高绕路线的选择
地图研判、定位
  
结论

  
溯溪之技术性:涵括登山、露营、游泳、攀岩、定位运动、地图研判、野外求生、急难救助等之综合性活动。
  
溯溪之学术性:地形学、地质学、水文学、地理计量学、动植物生态调查、研究、记录等。
  
原文出处:
溯溪概论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内容转载自《溯溪的传奇世界》,撰文:林宗圣,新店市,人人出版公司,2002年11月初版
  
溯溪要顺利,安全摆第一

  
即便是休闲性溯溪,仍有其潜在性的危险,及一般人所易忽略的盲点。要让溯溪更安全、更愉快,溯溪必须导入正途、不可盲从,以下诸法应多加注意:
  
(一)溯溪不可盲从,一定要参加各种训练研习,多阅读溯溪书籍及资讯。
  
(二)溯溪不可单独进行,一定要组队结伴成行,方可彼此照应。
  
(三)溯溪一定要在有资深经验者指导下进行,装备一定要符合规定,并且携带必要的器材,以利活动顺利进行。
  
(四)溯溪三要具:地形图、指北针及高度计一定要带齐,缺一不可。行前先策划好上登、下山及撤退路线。
  
(五)对于溯行地的季节和气象一定要了解,避免豪雨期、梅雨期及颱风期的中、长程溯溪。
  
(六)溯溪前必须先做暖身操,以避免造成运动伤害,从头到脚各部位的关节与肌肉都应伸展开来。
  
(七)遵循溯溪三不原则:不贪快、不摸黑、不做超过自身技术能力的动作。
  
原文出处:
溯溪要顺利,安全摆第一
  
量身订做一趟适合你的溯溪行

  
(一)溯溪计划九大要项

  
      溯溪计划一如登山计划,要求完善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溯登未曾有人溯过、探险味道特浓的溪流,在计划上更得巨细靡遗,否则恐劳师动眾、徒增别人负担!
  
      正因為溯溪如此具挑战性,所以从事此活动者大多较具能耐始成行,因此溯溪的溪难事件至今仍极少,这当然和溯溪人口较少有关。溯溪的溪难搜救和一般山难有很大差异,须具备全天候的溯溪全才始能驾轻就熟,否则很容易造成二度山难;而溯溪全才的养成绝非一蹴可成,实不容忽视之!
  
      掌握每一步,溯溪轻松又愜意
  
     (1)选择溪流:
  
      郊山、中级山和高山溪流在难易等级上大有差别,但并非一定成正比。现就两条已溯过的溪流来比较:从哈盆到松萝湖的南势溪溯源,在溪谷等级上為B级;而矿嘴山系的富士溪左股為E级,前者须费时三、四天左右,后者仅一天即可往返。所以选择溪流,溪谷难易是必须注意的。而对於处女溪则需随时保持探险奋斗的情致,因為溪谷的变化莫测常令人始料未及。
  
      如果选定溪流是曾溯登过的,可能会有溯溪图或相关资料可供查阅参考,心理负担比较小;如果是处女溪,那就必须要有十足的心理準备,来面对难易未晓的溪谷世界。选定溪流后,就赶紧进入筹备相关事宜的阶段。
  
     (2)组成队伍:
  
      溯溪团队中的生手虽不宜超过成员的三分之一,但若溯登对象為C级以上溪流或处女溪,还是以老手為主;至於A级溪则可邀较多人共襄盛举、共享一夏之乐;而B级溪则可让对溯溪较有兴趣者参与,藉以提升技术层次。溪流既选定后,可准此原则决定成员。
  
        由於溯溪是很耗力的活动,人多往往速度相形减慢,碰到困难地形更耗时间。因此一般溯溪探险以五至八人為宜,B级溪可加一倍人数,A级溪参与者更多可至二十多人。再多,则因照顾不易反不便,可采分组方式由不同溪流溯换,唯仍须由有经验者带领。
  
      (3)考量溯登季节:
  
      天气的晴雨状态对溯溪本身而言虽较无影响,因为从事溯溪活动身体本来就会湿,雨来得是不是时候并不重要;不过在恶劣的天气下,溯溪图的描绘诸多不便,而溪谷景观的拍摄也较不易。同时,由於恶劣天气常造成溪水暴涨,所描绘的溯溪图较不客观,到处是瀑布和深潭,比较下较不宜溯行。不过偶尔选择此般溪况,亦可磨练暴涨溪的溯登技巧,以应付未来可能遭逢的突发状况。
  
      大体来说溯溪是不分季节的,夏季通常是最活跃的时期,但得预防或避免台风;北部或东北部山区溪流可利用此季出晴日溯登。而东北季风影响下的北部山区有长达半年的阴雨侵挠,除选择其间智暂的出晴日溯登外,可往中南部或西南向的溪谷溯行,减少季风的影响。冬季溯行则加强防寒措施。溯登季节和溪流的选择是有密切关係的,例如:除夏季外,我们尽量不选择溯登大屯火山群的北矿溪流域,亦即多雨的冬、春天我们只有转术南矿溪或双溪流域溯行;而最难缠的竹子山区溪流也只选择在夏季放手一搏。
  
      (4)收集资料:
  
      不管有无溯溪图,先从等高线图下手,目前从五万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的地图均已开放个人申请。溯郊山溪(含大屯火山群)须找大比例尺的五千分之一像片基本图,中级山溪為一万分之一图,高山溪则找二万五千分之一地形图和一万分之一像片基本图并用。从地图去描绘主、支流线以决定溪流等级,再从等高线的疏密去计算可能出现的瀑布或峡谷、深潭。总之,溯登前多研究地图是有必要的,尤其要将溯行路线及主、支流交汇的标高逐一标示,以而高度计作业。此外溯溪图的收集,溯登山峰的步径、交通、宿营等资料圴得蒐齐,以备溯行和归程用。
  
      (5)决定路线:
  
      资料搜集齐全后再来决定路线,如左右股、攻顶路线和下山路线等,同时要有预备路线(水陆路),以防突发状况发生时撤退或转进用。1993年曾发生这样的实例:四季溯溪原预溯无明溪上无明山,却因下溯起点的误判耽搁一天,而提前在次条溪耳无溪上溯至铃鸣山,虽按原定行程下山,但路线的紧急改变让人吃足苦头;尤其未准备耳无溪的一万分之一地图,仅使用二万五千分之一地形图,在研判作业上较费力。
  
      (6)解决交通问题:
  
      路线决定后,接着就是如何解决交通的问题?溯溪已是很耗体力的活动,若要再绕一天圈山路回至起溯点接车,纵然体力再好,不出三趟溯行也会累倒。最好的方法就是采接驳方式,定好起溯点和下山处,分别置放车辆。由于接驳会耗一此时间,为免影响溯行请提早出门吧!
  
     (7)整理溯溪装备
  
      按所选安的溪流、成员、路线、季节调整溯溪装备,过多或选少均不理想。
  
     (8)粮食计划与采购医药品:
  
      溯溪粮食要比登山粮食来得精简,质重于量。一天行可携带略多的粮食做背负训练,煮个热汤可袪除寒意。医药箱裡要多带跌打碰伤药、头痛药、肠胃药以及毒蛇、毒蜂急救器等。
  
     (9)溯行人员职务分配:
  
      除正常行政职务分配外,仍需就其专长予以各项职务分配。如:溯溪图的描绘、溪谷摄影、溯登攻击手、动植物的调查、地形地质的研究、人文历史的探讨等,至於宿营及炊事,则由大伙儿一起分工合作吧!
  
     
(二)确实执行溯溪计划

  
      按以上步骤计划后,就得确实执行溯登。装备的优劣固然可左右执行的成败,但成员的通力合作更是加速溯行成功的不二法门。另外,执行所获资料如何尽快整理、完备归档,是不容忽视的课题。否则,即使溯完成千上万条溪流,留得的却是一片空白,无法造福他人,那与蜻蜓点水式的游山玩水又有何差异?让每一趟都成為全新的学习之旅,利人又利己,何乐不為?
  
原文出处:
量身订做一趟适合你的溯溪行(上)量身订做一趟适合你的溯溪行(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溯行技巧之探讨

庄再传

  
基本注意事项:
  
溪谷两岸名称,以从上游往下游的方向為准,右边称右岸,左边称左岸。溯溪时因为是逆行而上,右边变成左岸,左边变成右岸,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溯行的技巧是要不断的经验累积,自我判断能力的建立及加避危险的高绕与对策也!必须确实学习。
  
涉水:
  
长程溯溪为了避免热量流失、损耗体力,宜尽力避开水的冲激,短程或训练自当别论。
  
避免涉水之方法:
1、虽穿溪用鞋,但是须踩石之上端或粗糙处。
2、跳越-利用瞬间暴发力与溪床上石块来达成对岸目标,可以单跳亦可利用石块当成石桥连续地跳到对岸。
3、横渡-横渡岩壁到前方岸上。
4、高绕-爬高绕行避开水深、水急之处。
  
渡点与方向:
渡点:水流较慢、溪水较浅、河谷较窄的地方。水流静止之处较深,白波处较浅,但水流较急宜依当时之状况判定渡点。
方向:依顺溪或横越。
  
水中步行法:
涉水时不可抬高脚步,否则重心不稳,应以脚擦地而行,重心平放双脚底,专心行走不要东张西望。
  
使用拐杖或树枝:拐杖宜插在上流方向与双脚形成三个支点,慢慢前进。
结队前进:两个人或两人以上形成集团,增进重量与重心,以集体前进可强渡急流。
使用绳索:脚力强健或经验丰富或高个者,携带绳索先渡对岸拉紧(固定)绳索於两岸间,后续者再以绳环及钩环扣住,依序通行。切记不可完全依赖绳子,应力求自我前进,对先头者须用一条或两条补助绳加以确保其安全。
拋掷冰锤:为求在对岸建立另一支点,可将冰锤拋掷至对岸石块区,利用冰锤之鹤尖鉤住裂隙,锤柄上接一补助绳,先头者利用该补助绳及另一确保绳徒涉或泳渡至对岸。
游泳:水深达及胸部,身体会浮起而失重心,易被冲走,此时先头者可带绳索游至对岸将绳索架设固定后,后续者才沿绳游至对岸。
  
爬高绕行(简称高绕):
  
当遇到困难地形;如瀑布、深长潭、瀑潭、大岩场……等,在时间及技术上不易突破之处,只有避开这些地形绕向高处迂回越过,下列几项须注意。
高绕的原则:以不离开溯谷,尽量沿溪或可见溪谷的范围前进,越过困难处后观看前方状况允许下尽速下返溪谷。
高绕点有时在困难处附近很快即可寻获,通常须退回峡谷、岩壁区外,利用地图得知溪流去向、岩壁状况、灌木生长状况,并观测前方溪谷状况,再利用支稜尾或岩沟小溪流作為高绕点。有时也可能在陡直的山壁上拉树枝往上攀爬,但要非常小心,并利用绳环来作补助。
  
在上部平缓区或崖壁间经常有猎径也有兽径,可资利用,有时要分辨非常困难,且应避免遭猎人的陷阱而受伤。
当地图判知前方有分流,在高遶时宜选择欲前往之支流方向,以避免路程的错误。
高绕后的尾程选择路径下降,经常须悬垂下降,下降的方法宜多训练。
  
悬垂下降:
  
下降时身体成半坐姿势,膝盖微弯轻鬆缓和移动,双脚分开并与岩面成约垂直,头向制动手略转45度角,观察下降路径中之灌木丛、岩石等障碍或敲落之石块。制动手控制下降速度,导向手沿绳滑动帮助平衡的保持。切记大幅度摆动跳跃再突然制动,这样会使固定点的负荷突增三倍甚至於绳索断裂,可加掛普鲁士绳环作确保。
  
落差大的峭壁可能须使用多次垂降,先头者下降时应携带足够之装备及绳环以备安置下一段的下降固定点或撤退。在长距离且路径不明的下降,确保措施是绝对必要的。
下降确保使用之普鲁士绳环,应打掛在胸部上,以避免意外卡住。
下降中发现无良好中继点而无法再下时,且需要上攀时,使用两条长绳环(长度是身长约?)作普鲁士攀登,或用JUMAR等上昇器。
下降完毕的人应离开下降路径,以防落石击中。
  
溯溪大多利用树木作為下降固定点,一般采双绳下降,易回收,如绳子长度不够以连结来使用。当殿后者下降时,应检查绳索有否纠缠,并排除任何障碍物,先行拉试能否移动。需注意连结头在固定点之向,以便降下后顺利撤收。
  
观测下降点之溪谷地形,避免深潭或瀑布的上方。
拋绳前先将绳索的两股各自捲成绳盘,成為两绳盘再各自拋下岩壁。拋时依下述方法:首先拋下第一个绳盘的一半绳子(靠近固定点的那一半),再拋剩余部份。
  
地图判读与溯行图之绘製:(溪谷的定位很重要)
  
溯溪一般常用1/25000比例尺等高线图,取其清楚度及做好防水易携带。
溪谷中由於两岸高耸、森林密佈、视线不良、蜿蜒曲折,判定位置不易。
  
常用来定位的要素:1、支流或分流点;2、溪流之弯曲度或特殊地形(现地对照法);3、切入溪谷之支稜的尾稜;4、开阔地时可利用后方交会法作定位(须有已知山头);5、参考前人之溯行图对照;6、指北针的配合应用(应离地面一公尺);7、队员间相互研讨。
出发前将图上之溪流线、稜线、地貌作判读,并描绘清楚以利预估行程。
  
其他应注意事项:
1、高度未满7公尺峭壁,或未满10公尺的瀑布省略。
2、在溪谷未满20公尺落差,图上长度未满1公分(实长500公尺)的河流或溪谷省略(1/50000地图而言)。
3、宽度150公尺以下之崩塌地省略(1/50000地图而言)。
4、森林中或测量不著等各种地形省略。
5、地图上文字之正上方為朝北,指北针的红针指向是北方。
6、地图使用上要注意视觉差别。
1/50000一格為1公里图上短為2公分
1/25000一格為1公里图上短為4公分
1/10000一格為1公里图上短為10公分
  
深潭之通过:
  
深潭若属静潭即死潭无甚大水流时,一般而言可用游泳渡过既快速又安全。
若潭端有瀑布或急湍时,通行即不易。
  
泳渡之程序及注意事项:
1、选定好路线后,先头者须系上补助绳出发。
2、到达对岸后固定绳索或作好自我确保,后续者才沿绳前进,餘后依序。
3、使用之绳索长度须潭长的两倍,以备不需之时可视情况由何方救援,及绳索再次回到起点。
4、可利用救生衣、背包或气垫作浮筏较安全。
  
其他渡潭之方法:
1、沿潭边之崖壁摸索前进,与攀岩之横渡相同,注意要用绳索确保,以防落下潭中。
路线可能在水边或水底,必须伸足寻找,切勿爬高致而发生困难。必要时须使用人工攀登器材。
2、架设突击吊桥之使用,尽量使用捆工结来拉紧主绳,两端保有落差,可避免中途落水。
3、拋掷冰锤(其方法与徒涉相同)
  
原文出处:
溯行技巧之探讨  磨房收藏:溯行技巧之探讨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溯溪时的地图定位技巧

  
1. 在溪谷中所见到的山头及稜线,通常只是尾稜及凸坡由陡变缓的转折处。除非是河床极宽,或所面对者為一凹坡,才能看到真正的山顶及主稜。假山头及假稜线亦可利用為定位之资料,但须有较好之空间影像概念及经验。  
  
2. 集水面积是溯溪定位最重要的资讯。若欲能迅速读出集水面积之大小,则可将溪流两侧之稜线及主要支稜以顏色标识(画稜线)。一般而言,水量和集水面积成正比,初学者可多注意郊山溪流之水量,以累积经验。但因水量亦和该地之天候与地质等因素有关,故在判定上甚需经验。例如南部雨量较北部少,多崩坍地的溪流雨后涨得快但退得也快,高山岩质常易形成伏流等等是项,都是我们修正定位资料的依据。  
  
3. 有了集水面积和水量感為基础,多数溯溪定位的技巧和模式都可在稜线定位的技巧中找到对应。只是稜线换為溪流,支稜换作支流而已,故以下仅就不同处加以说明。  
  
4. 溪谷局部不到十公尺的陡落即可造成瀑布激流等各种麻烦的地形,如果溪谷恰巧形成峡谷,就更难处理。故在溪谷中对於陡缓程度的感觉,会大大地不同於稜线。一般常犯的错误是高估了推进的速度。  
  
5. 溪流方向的转折远较稜线转折激烈,地图上所画出的常仅是总体的变化,而表现不出细微的转折。故判断溪流方向时要额外谨慎。  
  
6. 一般而言,我们是靠支流匯入处(双溪口)定出大略之位置,再依其他各种资料去定精细之位置,故对双溪口的位置,一定不能错失。当在看不到溪水处行走时尤其要小心!  
  
7. 峡谷的原始定义,亦是由两岸山壁陡峭的程度去判断。不过我们关心的常是峡谷局部的地形是否可通过,这应由图示的溪床宽度直接推测,而和判断稜宽的方法不同。  
  
8. 如同双股稜线一般,溪谷亦常有分為多股之情形,尤其是在源流一带,常出现一个大凹谷係由许多股平行支流共同构成之情形,此时对集水面积概念的应用,就要更小心些。  
  
9. 即使是宽达二十五公尺的河阶,在二万五上也只有一公釐而已,故河阶除非面积广大,通常不会表现在地图上。
  
原文出自“淡江大学登山社”,网址链接已失效,za曾在磨房转贴,现存于此,供溪行者中有兴趣者查看和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溪谷步行法

  
在登山活动初期,攀登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登山家,大都避免走从未有人走过的险峻棱线,而沿冰河以达山的鞍部。所以走冰河的技术,成为早期欧洲阿尔卑斯山登山家的基本技术。
  
有的地区虽没有冰河,但登山者如想登上没有小径的山时,也常顺着溪谷而上,再攀登到山顶。
  
逆溪谷而上的登山法,对登山者来说更富刺激性。因而,近来许多登山家在登有小径的高山时,也宁可采取这种方法,以享受盘桓于溪谷、沼泽的乐趣,及攀壁登岩的紧张刺激。
  
季节变化在溪谷、沼泽地带的确比高山棱线来得多彩多姿,而又隐藏着种种困难与危险,因此经过此种地带需要具有较高的登山技术才行。
  
换句话说,沿溪谷而走时,除找圆锥形的石堆或循着他人走过的足迹前进外,并不像走棱线时那样有一定的山路可循。缩图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对走棱线的登山家来说颇有助益,但在逆溪谷而上时,由于溪谷、沼泽的地形极为复杂,这种地图反倒没有什么作用。
  
沿溪谷而上接近源流地时,往往会遇到水滞留的沼泽及水流湍急之处,登山者在攀登这种地方时,要有近乎攀岩的技术才行。
  
一般而言,溪谷如中游以下多瀑布,其发源地则地势较平缓,但中游以下较平缓的溪谷,其发源地区就多瀑布、悬崖。
  
前面已说过,除为了攀上没有小径的山峰外,目前登山家之所以喜欢选择溪谷登山法,大多是盼望享受山涧幽谷的乐趣。在溪谷登山法中,用钢索攀登瀑布的技术属于攀岩的范围,在此暂不讨论,本节所要说明的是普通的溪谷步行法。
  
走溪谷的登山活动,通常在夏天进行为宜,当然也并非一定要在夏季才行。
  
如以水温而言,这个季节最恰当,但如要进入水量丰富的大溪谷时,就以水量较少的秋季为宜。而一般说来,8月中旬以后水量就渐渐减少。所以走水量丰富的溪谷,以水量即少又不太冷的8月中旬到9月上旬最为理想。
  
初学登山者走溪谷时,如果碰到瀑布的小湾无法通过,最好另找路迂回走较安全。虽然采取这种办法似乎不必选择水量较小的季节,夏季就可愉快地去走溪谷。但实际上,雨季仍不适合走溪谷,因为不但溪谷沼泽边雨后路滑,而且水量一增加就会淹盖了溪谷的路。所以初学登山者要从事溪谷登山活动,还是选择水量少的干季最适宜。
  
(一)溪谷登山法的装备

夏、秋两季沿溪谷而走时,最好穿草鞋或布鞋,登山鞋反而不适宜,当然,有溯溪鞋更好。只穿防滑的胶底布鞋爬滑溜溜的岩石是很危险的,一定要在布鞋外面套上草鞋。草鞋在涉水弄湿后易断,所以要选择特别坚韧的,并多预备几双。一般不惯于穿草鞋的人,赤脚穿草鞋往往很容易被刮伤,应该先穿上旧袜子再穿上草鞋。
  
登山者若背着重装备涉水,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招致危险,所以装备愈轻愈好,背包的口袋愈少愈好。
  
当登山者打算沿溪谷而走时,装备中也需有登山钢索。如果只准备攀登瀑布,则钢索用不着太粗太长,只需长约10米,细而坚韧就行了。
  
登山的服装要考虑质料问题,裤子最好穿干得快聚脂质材。不要穿毛袜,毛袜易吸水增加重量。
  
除裤子需注意的是,在溪谷徒步涉水时,背心、衬衫等上衣钮扣一定要扣好,否则蹲下时,东西易掉到河里。
  
(二)徒步涉水渡河的技术

走溪谷时最重要的技术就是徒步涉水,它的难易与水流速度、山谷宽度、水深有密切的关系。
  
溪水的透明度通常都很高,所以乍看之下似乎很浅,实际上却很深,一般水深过腰部(肚脐线)即为危险深度,况且很多人因溪水温度太低容易引起抽筋。一般而言,溪流中心是水温最低、流速最急的地带。
  
水愈深浮力愈大,身体就愈难保持平稳。因而纵使水流再慢,一旦水深达肩部,其浮力就足以使人失去重心。
  
了解徒步涉水的技术与水速、谷宽、水深的关系后,接着要谈的就是徒步涉水的技术。
  
徒步涉水技术在走溪谷时是非常重要的,而涉水地点的选择恰当与否,则直接影响体力消耗。
  
在常有人走的溪谷里,往往有人工堆砌的石堆,指示可涉水的地点。但人迹罕至的溪谷,则缺少这种石堆,此时登山者只能尽量选择水流较慢、溪水较浅、河谷较窄的地点以涉水渡河。这必须有明确的判断力,否则将徒增麻烦,浪费体力。
  
选定涉水地点后,就可谨慎地渡河,但一定要顺流斜渡,否则会增加许多困难。更切忌进入水深超过腰部的地方。
  
在水中不可抬高脚部,否则重心会不稳。而是要拖着步伐,慢慢地移动脚步,尽量将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上。溪中的大石头上往往长满滑溜溜的青苔,一定要避免踏在大石上。
  
涉水渡河技术与登岩的蛇行技术大同小异,现在要提醒大家的是,涉水时一定要一步步地侧跨,不可以前跨,以减少水流的冲力。
  
冰镐、手杖(有时可用临时捡来的粗树枝代替)等是徒步涉水的重要工具。手握冰镐时,可把柄端的金属部分插进溪中的砂砾间,以增加身体的平稳。手杖也有类似的用途。
  
登山者除保持个人身体的平稳外,更要注意团体的安全。所以可利用钢索、锚桩、钓环、安全吊带或救生用绳索等登山用具,以便安全渡河。
  
在涉水渡河途中,如果身体失去平衡,甚至不慎滑倒,而水流又很急时,就很容易招致不幸。因此一定要万分沉着才行,千万不可慌乱。不论如何,首先要尽力在溪底站稳,然后才能冷静地想办法爬上岸。
  
如果溪谷中的水因雨而加深,不可能徒步涉水时,通常就得采取迂回攀岩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很消耗体力,因此在行走之前要慎重地侦察实际的情形。
  
如果一旦采取迂回攀岩方法,登山者有时虽明知是野兽常出没的“兽径”,却也不得不走,而走“兽径”又常会误中猎人的埋伏发生意外,所以应尽量避免。另外,走迂回的山路时,也常会到达分岔的沼泽地带而迷路,甚至走到断崖前而遭遇到不测。
  
总之,走迂回的山路易迷途遇险,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宁可等溪谷水量减少后再渡河。此外,迷途者也可详细察看溪谷周围的地形,或找寻有标识的地方,另觅其他出路。
  
登山者遇到不能涉水渡河时,如果溪谷不太宽,也可利用倒下的大树干,架设独木桥。这虽是安全可行的好办法,但倒木往往已腐朽,因此事先一定要查看清楚,否则人走到中间,独木桥突然断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也可利用钢圈(Karabiner)、橡皮艇等登山用具,尽情地享受夏日山水的乐趣。如能在溪旁垂钓,那就更令人流连忘返了。
  
原文摘自2005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登山》第4章 基本技术指导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溪谷步行法

  
在登山活动初期,攀登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登山家,大都避免走从未有人走过的险峻棱线,而沿冰河以达山的鞍部。所以走冰河的技术,成为早期欧洲阿尔卑斯山登山家的基本技术。
  
有的地区虽没有冰河,但登山者如想登上没有小径的山时,也常顺着溪谷而上,再攀登到山顶。
  
逆溪谷而上的登山法,对登山者来说更富刺激性。因而,近来许多登山家在登有小径的高山时,也宁可采取这种方法,以享受盘桓于溪谷、沼泽的乐趣,及攀壁登岩的紧张刺激。
  
季节变化在溪谷、沼泽地带的确比高山棱线来得多彩多姿,而又隐藏着种种困难与危险,因此经过此种地带需要具有较高的登山技术才行。
  
换句话说,沿溪谷而走时,除找圆锥形的石堆或循着他人走过的足迹前进外,并不像走棱线时那样有一定的山路可循。缩图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对走棱线的登山家来说颇有助益,但在逆溪谷而上时,由于溪谷、沼泽的地形极为复杂,这种地图反倒没有什么作用。
  
沿溪谷而上接近源流地时,往往会遇到水滞留的沼泽及水流湍急之处,登山者在攀登这种地方时,要有近乎攀岩的技术才行。
  
一般而言,溪谷如中游以下多瀑布,其发源地则地势较平缓,但中游以下较平缓的溪谷,其发源地区就多瀑布、悬崖。
  
前面已说过,除为了攀上没有小径的山峰外,目前登山家之所以喜欢选择溪谷登山法,大多是盼望享受山涧幽谷的乐趣。在溪谷登山法中,用钢索攀登瀑布的技术属于攀岩的范围,在此暂不讨论,本节所要说明的是普通的溪谷步行法。
  
走溪谷的登山活动,通常在夏天进行为宜,当然也并非一定要在夏季才行。
  
如以水温而言,这个季节最恰当,但如要进入水量丰富的大溪谷时,就以水量较少的秋季为宜。而一般说来,8月中旬以后水量就渐渐减少。所以走水量丰富的溪谷,以水量即少又不太冷的8月中旬到9月上旬最为理想。
  
初学登山者走溪谷时,如果碰到瀑布的小湾无法通过,最好另找路迂回走较安全。虽然采取这种办法似乎不必选择水量较小的季节,夏季就可愉快地去走溪谷。但实际上,雨季仍不适合走溪谷,因为不但溪谷沼泽边雨后路滑,而且水量一增加就会淹盖了溪谷的路。所以初学登山者要从事溪谷登山活动,还是选择水量少的干季最适宜。
  
(一)溪谷登山法的装备

  
夏、秋两季沿溪谷而走时,最好穿草鞋或布鞋,登山鞋反而不适宜,当然,有溯溪鞋更好。只穿防滑的胶底布鞋爬滑溜溜的岩石是很危险的,一定要在布鞋外面套上草鞋。草鞋在涉水弄湿后易断,所以要选择特别坚韧的,并多预备几双。一般不惯于穿草鞋的人,赤脚穿草鞋往往很容易被刮伤,应该先穿上旧袜子再穿上草鞋。
  
登山者若背着重装备涉水,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招致危险,所以装备愈轻愈好,背包的口袋愈少愈好。
  
当登山者打算沿溪谷而走时,装备中也需有登山钢索。如果只准备攀登瀑布,则钢索用不着太粗太长,只需长约10米,细而坚韧就行了。
  
登山的服装要考虑质料问题,裤子最好穿干得快聚脂质材。不要穿毛袜,毛袜易吸水增加重量。
  
除裤子需注意的是,在溪谷徒步涉水时,背心、衬衫等上衣钮扣一定要扣好,否则蹲下时,东西易掉到河里。
  
(二)徒步涉水渡河的技术
  
走溪谷时最重要的技术就是徒步涉水,它的难易与水流速度、山谷宽度、水深有密切的关系。
  
溪水的透明度通常都很高,所以乍看之下似乎很浅,实际上却很深,一般水深过腰部(肚脐线)即为危险深度,况且很多人因溪水温度太低容易引起抽筋。一般而言,溪流中心是水温最低、流速最急的地带。
  
水愈深浮力愈大,身体就愈难保持平稳。因而纵使水流再慢,一旦水深达肩部,其浮力就足以使人失去重心。
  
了解徒步涉水的技术与水速、谷宽、水深的关系后,接着要谈的就是徒步涉水的技术。
  
徒步涉水技术在走溪谷时是非常重要的,而涉水地点的选择恰当与否,则直接影响体力消耗。
  
在常有人走的溪谷里,往往有人工堆砌的石堆,指示可涉水的地点。但人迹罕至的溪谷,则缺少这种石堆,此时登山者只能尽量选择水流较慢、溪水较浅、河谷较窄的地点以涉水渡河。这必须有明确的判断力,否则将徒增麻烦,浪费体力。
  
选定涉水地点后,就可谨慎地渡河,但一定要顺流斜渡,否则会增加许多困难。更切忌进入水深超过腰部的地方。
  
在水中不可抬高脚部,否则重心会不稳。而是要拖着步伐,慢慢地移动脚步,尽量将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上。溪中的大石头上往往长满滑溜溜的青苔,一定要避免踏在大石上。
  
涉水渡河技术与登岩的蛇行技术大同小异,现在要提醒大家的是,涉水时一定要一步步地侧跨,不可以前跨,以减少水流的冲力。
  
冰镐、手杖(有时可用临时捡来的粗树枝代替)等是徒步涉水的重要工具。手握冰镐时,可把柄端的金属部分插进溪中的砂砾间,以增加身体的平稳。手杖也有类似的用途。
  
登山者除保持个人身体的平稳外,更要注意团体的安全。所以可利用钢索、锚桩、钓环、安全吊带或救生用绳索等登山用具,以便安全渡河。
  
在涉水渡河途中,如果身体失去平衡,甚至不慎滑倒,而水流又很急时,就很容易招致不幸。因此一定要万分沉着才行,千万不可慌乱。不论如何,首先要尽力在溪底站稳,然后才能冷静地想办法爬上岸。
  
如果溪谷中的水因雨而加深,不可能徒步涉水时,通常就得采取迂回攀岩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很消耗体力,因此在行走之前要慎重地侦察实际的情形。
  
如果一旦采取迂回攀岩方法,登山者有时虽明知是野兽常出没的“兽径”,却也不得不走,而走“兽径”又常会误中猎人的埋伏发生意外,所以应尽量避免。另外,走迂回的山路时,也常会到达分岔的沼泽地带而迷路,甚至走到断崖前而遭遇到不测。
  
总之,走迂回的山路易迷途遇险,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宁可等溪谷水量减少后再渡河。此外,迷途者也可详细察看溪谷周围的地形,或找寻有标识的地方,另觅其他出路。
  
登山者遇到不能涉水渡河时,如果溪谷不太宽,也可利用倒下的大树干,架设独木桥。这虽是安全可行的好办法,但倒木往往已腐朽,因此事先一定要查看清楚,否则人走到中间,独木桥突然断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也可利用钢圈(Karabiner)、橡皮艇等登山用具,尽情地享受夏日山水的乐趣。如能在溪旁垂钓,那就更令人流连忘返了。
  
原文摘自2005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登山》第4章 基本技术指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 沪ICP备12047122号 )

GMT+8, 2024-12-1 0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