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刀岩这条线路有多种走法,之前走过2次都是从南线上去的,先爬后降,难度适中。此次我们从北线开始走,先爬再降,再爬再降,无形中难度大增。仙居的山高坡陡,地势险要,白刀岩北线这条线路的难度高,对我们行走今后这样的技术线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白刀岩技术穿越,我想总结一下今后对技术线路的规范行走要求。
1,充分了解线路全程的地形和难点。此次白刀岩行走前我已经大致了解了北线上的最大一个难点,用了户外挑战级这个词,也就是四星级的线路。实际上感觉这个点难度更大,超出了我的判断。根本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大队伍去行走这样的线路。即使我们能够走完,也要在半夜下山了。这是个无法完成的穿越。当中还有一个速降,本来以为是35米,结果有近50米的高度,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带队最高的速降点,难度很大。大队伍需要耗时很长时间去完成它。
2,明确分工要求。这次感觉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先锋组安排的人员不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舒畅,面具,阿拉米斯,旅行者老王,冰尘水沫,橙子等一众强驴表现优异,身先士卒,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但是在保护方面安排不力,没有明确专门的保护人员作速降保护。导致了622在最后的滑坠事故。这是个很大的教训。这样的大队伍走技术线路,所有岗位的人员一定要安排到位,明确分工。每个点设专人保护,以望我们的先锋,押队都有安排专门人员,在保护方面的安排做的远远不够,希望今后引起这方面的重视。
3,领队自身素质不够。因为长时间的不练习绳结,也是因为大概年纪大了,以前在登山协会培训时学的绳结方面的技术都差不多还给老师了,这次白刀岩上连最起码的绳结都打不像样,虽然出发之前在家里做了短促的练习,但是这方面远远不够,难以保证达到野外技术方面的操作要求,今后做为技术线路的领队一定要在这方面下苦功夫,以保障全队在这方面不出什么安全隐患。
4,25人以上的大队伍去行走这样的技术线路,必须配备2到3名领队。这次白刀岩记忆深刻,线路难度增加,一个领队就显得力不从心。幸好有舒畅在前队负责指挥前队,我才能安心在最后指挥带队。今后大队伍行走这样的技术线路,必须在前队,中队,后队都配备领队,确保全队在安全措施保障方面做到万无一失。
最后,技术线路行走在挑选队员方面还是要做到更加严格。这是安全活动的必要保障。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这次白刀岩穿越的全部队员,是你们的努力才成全了我们这次成功的活动。不知道是谁说的那句话:一个人强不算强,全队都强了才是真正的强大!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了我们这样的户外团队的协作精神!技术线路行走,一是要有技术去保障安全。二就是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去共同完成我们的目标!白刀岩对我来说是一个户外的情结,我也在几次白刀岩活动中得到了学习,锻炼,结交认识了许多户外的生死兄弟,这样的户外情结,这辈子挥之不去。我想,也许明年,也许今年我会再上白刀岩上去,我还是想在白刀岩上静静的喝一杯茶!这杯茶,我从现在开始就已经在盼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