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大利和宰荡的这两张我从村里最高处往下拍的照片是不是有相似点,但我登高时只是感觉这就是一个世外的社会部落,与我的生活好象相差了几个年代,他们所拥有的生活方式是缓慢的,轻快的,精神是愉悦的,但物质是匮乏的,那么如果让我到这地方来生活下半辈子,我可愿意?答案好象是否定,没去问那些同伴,我只是想在这里我只是个匆匆过客,是来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人,但这里的生活方式和我的日常生活是截然不同,当一个人享受惯了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便利后,还能返璞归真到这样的一种简单生活模式里来吗?能舍弃那些物质的诱惑吗? 宰荡,一个离榕江城26公里距离大利才一公里,要经过一个小小的叫丰登的村子走进去才能发现的寨子,而且全是土路估计之前下过雨路面很泥泞。这个村子在这个初三迎来了我们这一批人,有点扰乱他们的宁静生活的味道,因为我们的到来使得村里的孩子们全出动了,前前后后的围着转,也使得我们带出的那些学习用具正好派上用场,和他们进行了一场亲密的交流,更是享受到了侗族大歌的美妙,这是我们认为到来最值得的一件事了。 小小的一个寨子,只有265户,1277人,皆为侗族。进村的第一眼还是那小溪潺潺,沿着土路和小溪慢慢走进去,一路全是在兴建的木头房子,许是过年期间有空有钱的缘故吧。寨内用青石板拼嵌巷道,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古朴庄重的韵味。这里的建筑比较有特色了,被称为“干栏”式的楼房体现的就是侗族传统的建筑风格。本质结构,高约二丈,深两丈,多是三间相连,每间宽约丈余,两端有偏厦。盖青瓦,呈四面流水。屋顶垒一瓦堆。或砌成“金钱”形状。一楼多为柴棚或牲口圈,二楼住人。 只要是侗族村中必有侗族鼓楼,而在这村子里的鼓楼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外观雄伟,造型独特,为单檐歇山顶民居式木瓦结构建筑。鼓楼底层中央有圆形的火塘,四周均置有长凳;楼顶为八角赞尖,葫芦宝顶上雕有鸬鹚1只,造型别致,风檐板上绘有双龙抢宝、人物故事、牛马虫鱼等彩色图案。鼓楼底层周围建有花窗,窗格上雕刻和各种花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整个村子很小,走快点估计十分钟能从村头到村尾了,于是我和海洋还是老规矩,先爬最高点来俯瞰整个村庄。结果明明见到那山坡上有一座木质房子有人家居住,我们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上去的路,后来在周围团团转了半天观察了半天才发现在草丛中有一条羊肠小道,不注意根本不会发现,并且是像绕山似的的盘上去的路,还真是迂回路转啊,我玩笑说,叫我们做小偷也不行,连路也找不到。 登高而望,整个村庄尽收眼底:袅袅的炊烟,欢快的鸡鸭群,走动的小孩,流动的小河合着村里那些古枫树和古老的建筑组成了黑白水墨画。我甚至有点怀疑这大年初三的清晨自己到底走在何方?这样的一副与世无争的情景不就是让常常忙碌的我最羡慕不已的生活吗?只是终究我是游客,终究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