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武功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特别以道教文化内涵最为突出.武功山原名兹山,据史书记载,东汉葛玄.东晋葛洪先后来此修身炼丹;道教自三国赤乌年间在山上设立道场,至今1700余年,晋武夫妇远道来此修炼,以武功名山;宋信国公文天祥书赠"葛仙观"巨扁后,名震千里;陈武帝即位后,更名为武功山;明嘉靖皇帝曾派御使进御香于三天门,武功之名大噪于天下;武功山佛教开山于唐,盛于唐,其时武功山有集云,三天门,白法, 九龙四大道教,佛教胜地,宫,观,寺庙近百座,僧人道士数千人,为湘赣两省著名佛教胜地,自古以来 就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前来探奇寻幽,朝觐揽胜,赋诗题字.已知历代前来武功山 的知名人物有朱熹,杨万里,文天祥 黄庭坚等;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游山归来后,特做"武功山游记"以传后以传后世.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山上至今依然留存部分文物古迹,构成武功山丰厚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页。
宋代诗人郑强曾登临武功山,并赋诗一首《登武功山》:“绿色青黛梁群山,院锁屋恋迭嶂间,金顶插天云漠漠,飞瀑泻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马桩,巍然在望葛仙坛。灯荧星点清霄静。炉烟燎绕白云还。俯瞰日山齐到眼,江南尽境属吴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余幸得一跻攀。”1638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冬游武功山。为山中奇景所陶醉,写下了《游武功山》:
“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武功山游记当然地成为《徐霞客游记》中的一部分,因而名声鹊起,成了文人雅士,僧侣道人游览凭吊的胜地。
武功山地处的安福县富于革命传统.明代铲平王运动,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在当地留下了深刻的社会 影响与痕迹.土地革命时期,安福县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辖范围,***,方志敏,任弼时,彭德怀, 陈毅,王震,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早在1926年,安福已经建立了中 共小组和中共县委;1927年,安福农民自卫军参加了***领导的秋收起义;湘赣省苏维埃政权时期, 安福基本实现了"全红县",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坚持在当地的湘赣地区部分红军主力以武功山为依托,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谱写了"三女跳崖","三江整编"夜袭洲湖",奇袭俚田,陈毅上山"等 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陈毅曾在山皇殿赋诗两首:"久慕皇山,如今得赏玩.古神特别多,显灵在人间.";石阶层层,芳草簇簇,呵!这就是古今名山有威武的神象有声谐的钟罄.无苛政, 无吏患.与世俗隔别,如桃源仙境,真是古今名山.诗词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特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的宽阔胸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