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楼主: EVAvampire

[转帖]户外小知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出行经验

1,出行必带拖鞋,提着登山鞋上车.充分的放松双脚,恢复脚力.注意的是别忘洗脚.

2,水袋的水比水壶的水更耐喝.驴行徐徐一小口,既润喉又不会脱水口渴,也不误行走.

3,永远多备一双干袜子,潮湿的袜子很容易把脚磨出水泡.

4,装备重量不超体重的三分之一.

5,饭前20分钟是身体补水最佳时间.

6,你在家中不爱吃的食物在山中一样不爱吃.只带喜欢吃的.

7,靠着背包45度休息比解下背包休息更省力,后者要再费一次腰肌力.

8,人的热量从食品中来,肉品比面品有更多的热量和能量.冬天吃好再睡.

9,驴行中隙决不用凉水冲头.(危险!)

10,备块大蒜作用多.

11,行进中不拼力上窜和下跳.调好呼吸,匀速行进.

12,汗湿背时别解包站风口,背部着凉最易感冒.

13,温开水和睡眠是治感冒的最佳良方.

14,凉水冲脚也比汗脚睡觉更暖和.

15,包侧装水比胸前挂水更省力.

16,除了主副餐行动餐,永远备有应急干粮.不到断粮力尽绝不动用.

17,真诚友善对待你的队友也是对自己安全的负责.

18,领队不是万能的,但尊重领队有时也是对其他队友的尊重.领队队友和你一样,仅是一个 户外爱好者,他们不欠你什么.

19,个人情绪和过多的抱怨很多时候得到的是鄙视.

20,你崩溃的时候只用对自己说-----山不会长,而我脚步是无限的.

21,MM只要不吝啬自己的笑容和赞美话,你的求助都会得到热情回应.

22,面对危险时首先是冷静,惊慌和恐惧对你毫无用处.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驴子所具备的十大素质

团队
你不是来旅游的,你和你的同伴是一个团队。你需要他们的协作与帮助,而你也付出你的。

平等
AA 不仅仅是费用均摊,一切工作,烦琐的事情和体力劳动,风险。都是均摊的。你没可能袖手旁观。

环保  
保护一切自然与人文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带走你的垃圾,也请尽可能带走别人留下的垃圾。请不要在户外使用任何化学清洁用品。

信赖与服从
你必须信赖你的同伴和你的领队。团队的秩序依靠所有人来维系,这一切活动安全的基本准则。如果你质疑你的团队或者领队,请选择离开

体谅  
体谅你的同伴,在你快乐的同时,不要影响他人的生活。在寂静的夜里喧闹的人群,请远离在帐篷中休息的同伴。

忠诚  
永远保持对你同伴的忠诚,无论饥恶,疾病,痛苦,寒冷。不要轻易放弃你的同伴。
  
进取  
知识和技能是你生存的依靠,永远不断的学习。进取。
  
宽容
宽容是与博爱为维系团队间纽带的润滑剂

热心  
他要关心遇到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的职业,地位,关心他们的生存,用自己的技能去帮助他们  

适度  
户外是一种生活,也同样是一种爱好。但不要忘记你的家庭和朋友。一切要适度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驴圈中的三不借
一、“水不借”

    户外活动水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何种地步,电影里小说里常常有所阐述:那口渴的表情,那干裂的嘴唇,那传递着谁也舍不得喝的一水壶,那危急时刻像甘露般珍贵的一口水……
    因为重要,因此一般情况下,每一位老驴都会根据路程来控制自己水壶的水量,永远不让自己的水壶断水。而菜驴就缺少经验了,有的竟然敢不带水壶就上路,有的上路没喘气多久就猛灌水,有的干脆自己的喝完了就向别人讨水喝:“大哥~水借我喝一口……”
   驴圈里“水不借”的规矩你懂吗?不卫生是一方面,你的口水我可不想品尝;自救更是重要的一方面,深山老林里买矿泉水还?到哪买去!你一借就难还了知道吗!
   带矿泉水的水壶上路不行:一是太薄了,乱枝碎石很容易就划破了它;二是经不起开水烫,到营地时要补给开水就不行了,一烫就瘪。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专业水壶(硬塑料水壶、铝制水壶),还要非常注意自控好水壶内的水量,绝对不能缺水哦!

二、“光不借”
    户外活动的光源包括这样几种:手电、头灯、蜡烛、火柴、化学热力带和罐装点热器等,这些都是消耗品,可想而知一般情况下是不借的,公用装备除外。而菜驴就缺少经验了,白天觉得手电多余,夜晚一来事就向别人借:“大哥,我急死了急死了,手电快借我用一下……”
    驴圈里“光不借”的规矩你懂吗?这种借能还吗?我电池只带那么一节,耗完了电怎么办?野外黑灯瞎火的,到哪买电?“买不到电就充电嘛。”去你的大头鬼吧,插到你的鼻孔里去充电哦!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专业光源(手电、头灯、电池),而且开关要牢靠,以防放在包中被无意打开。
    所有的光源,都要注意防潮,放在防水袋中是非常明智的!

三、“睡袋不借”
    过去开玩笑不是说嘛:除了老婆不外借其它随便,现在我郑重加一条:睡袋不外借。大家可以想想,暴走一天了,常常没有水擦一擦身子、洗一洗脚,就得钻进睡袋里挺尸了,自己的汗臭体臭脚臭就算了,别人的那还了得?而菜驴就缺少经验了,觉得买个睡袋划不来,就向别人借:“大哥,我是XXX,明天我去野营,睡袋借我用一下……”
    驴圈里“睡袋不借”的规矩你懂吗?这种借能还我本来面目吗?还给我时多了臭气不好,熏得我老做恶梦!多了香气也不好呀,熏得我老做邪梦!再说了,谁知道你那臭体香体的有什么传染病、皮肤病、艾艾病,那的确是非常不卫生的。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睡袋,哪怕带上最薄的最便宜的那种双面绒睡袋也行,这样把别人的被褥、大衣压在上面,别人也就不生闷气了。
    大家都知道“三不借”就好办了
    各个圈子都有各个圈子的规矩,驴圈里的“三不借”规矩你知道了吗?这三不借就是:水不借、光不借、睡袋不借。
    有老驴脸皮薄,当朋友开口向他借水、借光、借睡袋时,总不好意思推脱,特别是漂亮MM开口时更难以拒绝了,其实心里十二分不愿意呢。
    有菜驴经验浅,当开口向朋友借水、借光、借睡袋时嘻皮笑脸的,就像向人借一张纸似的轻飘飘样。
    现在好了,你也知道了,他也明白了,大家都晓得“三不借”就好办了:各个圈子都有各个圈子的规矩,驴圈里的“三不借”是规矩哦!知道了规矩就要守规矩了,不要犯规哦!
   当然,紧急情况下例外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自助50技之一


技巧1: 如何挑选
  
把你所有计划要带的东西收集起来,把它们放在一个房间里,然后想象它们都装在你的包里。哇,这时可以执行第一条:凡是不知道该不该带的东西都别带。这样你的包会变得更紧凑。

技巧2: 如何装包
 
 轻的装备放在下面,重的放在上面。因为任何人在走路时都会向前微倾,这样就把重量集中在你的臀部而不是你的肩膀上。在底部可以放你的睡袋(睡袋有睡袋套,也可以用塑料把它包起来,这样万一你掉在水里或你的独木舟进水就可以防止被浸湿)。然后是当天你不用的衣服:内衣和袜子,鸭绒衣等。接着是你的睡垫,应该放在里面而不是绑在外面。然后是你的帐篷和防雨布。然后是野炊用品:炉子,油,壶子,杯子和匙子,滤水器和急救包。然后――在靠近顶端的地方――你的食品。恶劣天气的衣服放在最上面。最后拉紧口袋绳子。

技巧3: 让包又薄又高
  
而不是又矮又厚。这就是那些背包带的用处――扎紧它们,用膝盖来压紧它们(当然不要弄坏了里面的东西)装包

技巧4: 避免悬摆的物件
  
当你走路,这些东西的摆动会耗费你的体力。那哪些附在你腰带和肩带上的可爱的小包呢?其实它们是沉重的累赘。当你需要防晒霜和胶卷时,花不了你多少时间把它们从你的背包上层口袋中取出来。唯一的例外是辣椒水喷洒剂。它应该在你触手可得的地方。

技巧5: 把你所有的食品都放在防水包里
 
 当你在晚上把你的补剂藏在远离动物的地方时,你用不着到处乱找这些零碎的东西。至于午饭和小吃,分别用塑料包好放在食品袋里,这样在休息时可以轻易拿出来。

技巧6: 把你的水壶放在包里
  
不要吊在屁股上,会被太阳晒热的。

技巧7: 防虫剂
 
 喷洒一些在你的劲后和你身上一些暴露的地方。在蚊虫肆虐的季节,还可以喷一些在你的袜子上和裤子的根部上,因为这些小虫虫会从一些长得比较矮的植物上而不是从树上爬到你身上来。喷洒一些到你的手背上而不是手掌上,然后擦在脸上。听上去蛮怪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害虫远离你的眼睛。还要在你的帽檐的下边喷洒一些。


技巧8: 放松点从但是要有节奏
  
开始时慢点,让自己的身体慢慢热起来,然后找出你自己的行走速度。

技巧9: 早点抵达
  
不管你去哪,应该在中午时到,并在其它人陆续抵达前及时地找到露营地点。你有足够的时间来支撑帐篷,并在入睡前晒干睡袋。你可以小憩一会儿,随便走走,四处探探,或者手拿一杯茶,好好欣赏一下眼前宜人的风光。

技巧10: 让大家在一起

技巧11: 当你感到疲惫时,你同时也又饿又渴
 
 所以在你休息时,你也要补充食品和水分(当然要开开心心)。不要在你的身体出现不适反应时才这样做。

技巧12: 晚上不要喝茶
  
不管是不是含咖啡因,大多数茶会让你晚上爬起来撒尿。

技巧14: 用有拉链的袋子装使用过的纸张
  
人有三急,最好把你的排泄物用旧纸张包起来,并装在有拉链的袋子里,然后在下一个垃圾处理地点(生火点或者简易茅坑)把它们倒出来,而不是就地掩埋。动物喜欢挖人类的粪便(啊,嗯,唔)并把纸张弄得到处都是。

技巧15: 是不是真的要篝火
 
 在野外最好不要生篝火。因为如果我们不生火,这些木材足够供养一些有机生物,而它们又是在生物链中一些更高级别生物的食品。点一堆火你得收集木材,生火,把自己熏得眼泪水直流,最后浑身一股烟味去睡觉。但是如果你又冷又湿,这就有必要生一堆火了。或者当有重要的事情要当晚讨论时,大家可以围火而坐。

技巧16: 有GPS?
你在哪?走了多远?你走了多快?路过了什么地方?何时天黑?类似的问题GPS比指南针有用。

技巧17: 哪里买地图?
  大的书店和专业的书店,还有可以在网上查找

技巧18: 很多地图没有详细的细节。
    这时就要靠GPS了来确定你精确的位置了。而且以后还可以借给朋友用。

技巧19: 检查数据
  当你的GPS接受了一份地图,别忘记设置这份地图。

技巧20: 隐性眼镜
  旅行时戴眼镜得忍受眼镜框摩擦和雾气,所以最好戴隐性眼镜。

技巧21: 你不需要的
  牙膏(但是你需要牙刷和丝线。)
  一块肥皂(一点洗洁精也可以)
  一块毛巾(风干的就可以了)
  折叠饭盒和镜子

技巧22: 小吃和午饭
  高能麦棒,牛肉干,奶酪,饼干,干果,乳酪,馒头,果酱,花生油,糖果条。不要沙丁鱼和罐头。他们容易把东西弄脏。蜂蜜也不用带。

技巧23: 正餐
  速泡汤和面条,还有一些干化的食品。都是一些袋装的和不用再烹饪的食品。倒水时注意,要倒比说明上的水多,因为这些东西很耗水。这些食品的成分中都有蔬菜,而且容易带,还可以长时间不会变坏。记住:双份装的干化食品只能解决一个人的饥饿问题。

技巧24: 早饭吃豆类食品和米饭
  把速溶黑豆片或黑斑豆片放入杯中,混上同等量的速溶米饭,用一个小的塑料瓶装一些沙拉和几块奶酪。最上面再放一些玉米片。这样就有一份非常可口的早饭了。它能提供你接下来几个小时里足够的热量。

技巧25: 壶里只放水
  我的壶只用来煮水,然后再倒到速溶汤,豆类品和米饭,热巧克力等里:这样可以减少油的消耗,而且喝完了也不用特别清洗。

技巧26: 你所要用的餐具是杯子和匙子。
  除非你象我一样喝些糊状的东西,否则你需要刀和叉、特弗笼的平底锅等很多东西。

技巧27: 使用煤气炉

技巧28: 回到老路上
  如果你发现了一条你喜欢的小路,要不时回到老路上,否则很容易迷失。

技巧29: 找一个好地方
  因为在野外或者在海拔高的地方,你很难入睡,一个方法是多服一点安眠药片。

技巧30: 戴御寒帽
  即使不是秃子也戴。还有戴一双薄手套也有用。

技巧31: 戴耳塞
  野外的各种声音可难会令你难以入睡,可能还有别人的呼噜声,所以不妨戴耳塞。

技巧32: 最佳的安营地点
     a. 平而干
     b. 离小溪或湖泊比较近。这样就比较容易取水。
     c. 必须大大高于水位线,以防水位半夜里上涨。
         d. 在树林里。这样不但可以挡风,还有地方绑防雨罩,但不要选枯死了在树旁,以防倒下来砸到。
     e. 帐篷与帐篷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以防被别人的酣声吵到
     f. 附近有厕所的地方,既方便又卫生
     g. 远离灯光和噪音
     h. 和你喜欢的人在你喜欢的地方 :

技巧33: 4人一组在七日中所需要的东西
  1个炉子,6个炉架,2个壶,1块防雨布,1个滤水品,1个水袋,1份地质地形图,1把多用途工具,1个急救包,1本自然历史书,1本户外书,1个GPS,1个指南针,2要吊食品的绳子,1个挖简易茅坑的铲子。

技巧34: 个人必备14样东西
  1个口哨,1把瑞士军刀,打火机,头灯,食品,水,有边帽,防晒霜,太阳镜,小型急救包,手帕(用来擦拭物品和当包扎布用),恶劣天气的衣服,药品(千万别依赖别人),卫生纸。

技巧35: 指南针如何?
    愿意的话带一个,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技巧36: 雨伞
  在细雨蒙蒙的时候,这个英国人的习惯还在有用的。你可以买那种小的,插在包上,这样可以让你的包避免打湿,而且还可以空出手来。(个人建议带雨衣而不是雨伞,本人使用的是一个加大的自行车雨披,带后摆的那种,雨天时可以遮住背包,非常使用)

技巧37: 花尽可能多的钱在你的帐篷上
  你付出多少,你就得到多少。记住一句著名的探险家讲的话:在山区里,最好的也不过刚刚好。 

技巧38: 晚上把帐篷的门打开来
  关上帐篷的门不但容易在帐篷里面结水,水珠还会结在睡袋上。所以在夏天带上可以挡住0度的睡袋。然后保持空气流通,当然要拉上纹帐。(尤其是在山区里)

技巧39: 带上防雨布
  我总是带一个7X9英寸大小的防雨布。每个索扣上绑上一根12英寸长的绳子{共四根},并用一根30英寸长的绳子绑在树当中当帐脊。

技巧40: 如何穿着
  明智的穿着
     1. 柔软的尼龙T恤,感觉象棉的但更舒服;
     2. 不会发出臭味的POLYPRO内衣
     3. 中部有拉链的裤子
     4. 底部有拉链,可以罩着你的鞋子的防水裤
     5. 女士运动上装(女士所用)
     6. 抓绒衣
     7. 有绳子的帽子
     8. 防水鞋

技巧41: 笨拙的穿着
     1. 牛仔服(湿了时很可怕)
     2. 发出臭味的POLYPRO内衣
     3. 任何紧身服
     4. 袖口很紧的裤子――适合攀岩,但不适合徒步

技巧42: 雨具
  穿上一层厚厚的抓绒衣很有用。下雨时,我总是穿上丝绒杰克,如果是滂沱大雨,我就会穿上粗呢大衣,当然我会出汗,但是丝绒衣会吸干它们,我可以保持温暖。

技巧43: Gore-Tex 袜子
  在你一般的袜子外面套上一双Gore-Tex的袜子,可以保证的你的脚步不进水

技巧44: 处理,煮或者过滤
  当你煮水时很多有害的生物都会被杀掉。所以在用前不用特别过滤,也不用让水开上五分钟。我个人使用过滤水而不是经过化学处理过的水,虽然化学处理过的水更好而且可以减掉过滤器的重量。

技巧45: 用水袋去小溪里打水而不是用壶直接去打水。一个好的水袋很轻,可以装10-20升的水。

技巧46: 如果你在野外不得不用水来清洗,请把水带到营地而不是把东西拿到水里去洗。同样你洗脸涮牙洗澡应该这样{这想这一点我们应该注意,避免了污染整个水源。如果我们在岸上用,水再渗到地里去,经过自然过滤,再汇合到水里时就过滤得干净多了}
当你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地点

技巧47: 把它作为营地
      早上起来时把昨天的衣服和睡袋都摊开来,然后再出去,等你回来时就可以好好的睡一觉了,{当然要注意天气不会变坏}

技巧48: 带小孩子

      这可是个大问题,除非你是一家人出行,否则没有任何人愿意帮你照顾小孩,而且危险性也太大了

技巧49: 好好把一切都想一下
     想一下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室内,在一个没有季节的办公室里,在电话旁,在电脑前。然后想一下你离开它们多久了。因此每天花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去享受一下你所努力获得的。舒服地呆在在一个风光无限的地方,然后按照一个著名的加拿大自然学家所讲的:静静地坐在自然世界里,忘了你在那里,你会看见,听到和感觉到一些让你惊奇和快乐的东西。这时你就知道你到家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活动的生姜妙用
治牙痛:当发生牙痛时,可取生姜一片,咬在痛处,能迅速缓解疼痛。如有必要,隔段时间换一块,效果会更好。

防冻疮:容易发生冻疮的皮肤,可用生姜汁反复涂擦,增加抗寒能力,避免引发冻疮。

治关节疼痛:口服适量生姜,或用生姜汁涂擦患处,均能改善关节活动能力,明显缓解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且无任何副作用。

防晕车、船、飞机等:为避免乘车、乘船、乘飞机时,发生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在出发前口嚼生姜服下,再含一块水果糖。

治伤风感冒:将生姜切丝,加入红糖煎汤、趁热服用后,盖上被子发汗,一般都能很快痊愈。

治外伤出血:将生姜烧焦研末,对伤口消毒后,撒于患处,可迅速止血,减少疼痛。

治胃寒痛:将生姜洗净切片,以醋浸泡一昼夜,用时取适量加红糖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治烫伤:将生姜捣烂取汁,用药棉蘸取涂擦患处,有消炎除泡、促进结痂的用处。

治中风休克:取生姜汁一杯,白矾5克,用时先开水冲化白矾,再兑入姜汁,然后灌服。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生存知识之一
人体与水:
    人体的75%左右是由水组成的,身体缺水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系统的功能。而间接的影响更是涉及到人体功能的各个环节,通俗的讲,水的代谢可以调节体温、消除体内杂质与毒素,体内所含水分过低,肾功能会被破坏。
    正常人每天的水分消耗为2-3升,呼吸蒸发的水分有1升,1-2升的水分会随尿液排泄而流失,而天气干燥炎热则会由于流汗增加1-2升的水分消耗。水分补充不足时人首先会感到疲倦,脉搏变快,反应迟钝,进而脱水症状出现,如口渴、呼吸急促、脸色苍白、虚弱无力、痉挛等。
    在高原进行户外运动时,水分的摄入以每15分钟补充250毫升为宜,流汗过多还应注意补充盐类和糖分以维持体液平衡,要记住体液减少并不会影响到流汗量,所以及时地补充水份是最好的选择。你可以控制运动量或选择阴凉的地方减少流汗,但不要限制饮水。

野外水源的寻找和获得
    野外活动中,水的需要必须首先考虑,行进中不要等水用光了再去找水。掌握这方面的常识加上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在野外就不会为水的问题所困扰。
    水是往低外流,所以在山谷低地,一般较易找到水源。在干枯的河床而有绿色职务旺盛生长的地方挖掘,应该可以发现水源。在高山上寻找水源则应该沿着岩石裂缝去找。
    动物能为你寻找水源提供一些有用的制导。草食性的哺乳类动物像羚羊、鹿、牦牛等和谷食性的鸟类如雀、鸽类不会远离水源而生存,它们早晚都要饮水,应留意它们的踪迹。鸟类急于解渴时会径自低飞,饮足水后则会停在附近跳来跳去。水鸟不喝水也能保持长时间远距离飞行,所以看到水鸟并不意味着周围就有水。昆虫也是提示水源的好向导,有资料表明,蜜蜂不会把它们的家建在距离水源超过6500米的地方,而大多数昆虫会在离水源90米的范围内活动。
    除了利用地表水源外,雨露收集也是获取水源的便捷方式。雨水收集很容易,可直接用容器接,如想短时间内多收集的话,就要尽量增大接收面积,铺开一块塑料布或帆布就行,注意将四角吊起或先挖一浅坑再铺,这样接收的雨水就不会随处流淌了。在丛林中时,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手机沿树干流淌的雨水:在树干上挖一小孔,斜插入一小竹筒,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流经竹筒附近的雨水就会向竹筒汇聚并沿竹筒留下,在竹筒另一端下置一容器接着就行了。或者用绳索或长布条绕树干缠数周,留一小截堕下置于容器中,雨水就会沿绳索或布条流入容器。露水的收集在日夜温差大的地区通常都很有效。利用露天放置的金属体能很方便的凝聚露水,或利用表面光洁的石头×卵石最好),在地面挖一浅坑,铺上帆布或塑料布等不渗水的物质(宽大的植物叶子,尼龙衣料也可)再在上面排一层卵石,露水就会在石头上凝结,然后沿石而下聚集在石头上。
    还有一个获得水资源的有效途经就是绿色植物。有些植物自身的结构就适合储存水份,像竹类中空的节间或香蕉树家族植物叶茎的基部都可能存有水。植物的蒸腾作用也能为你提供水分。用一个透明塑料袋套在枝叶浓密、生长旺盛的嫩枝条上,袋口朝上扎紧,则树木根须从地下若干米处吸取的水分就能源源不断地通过表面蒸发并冷凝在你的袋中供你享用。有些植物及其果实富含水分并可食用,如果你有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并能辨别的话,也可通过他们来补充水分。
    记住在野外获取的水,为保证清洁和卫生应进行沉淀和消毒,常用消毒方法一是煮沸,二是用药片消毒,一般携带的急救药中应备有此类药品。长时间缺水,一旦找到水源,千万不要豪饮。

宿营地的选择
    宿营地的选择有几个最重要的原则,一是安全、二是方便、三才是考虑舒适性。理想的宿营地应背风、向阳,而且附近有可利用的充足水源。不要选择山顶的开阔地,这里风很大,山谷低会聚集下沉的冷空气,潮气很重。山腰的平地是接纳雨水的好地方,但和潮湿,不宜选做营地。在山崖下宿营要防备落石和雪崩,如果不能保证安全,最好另择其地。营地安扎在距水源太近的地方,易受蚊虫和前来饮水的野兽骚扰。在河流或小溪边扎营,尽管选择高一点的地势,流水声或许对你的睡眠没什么影响,但会掩盖周围环境里的异常响动,而且突降的大雨顷刻间会让溪流或河水暴涨,对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河流的上游如有水库电站,同样需要防备。因为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引起的河水上涨更是毫无征兆的。
    最后,察看一下周围有没有蜂窝,如果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宿营,还要注意营地不要选择在野生动物饮水的必经之路上。

安营扎寨
    选好了营地就可以安营扎寨了,扎营时厕所应安排在整个营地的下风处,向上依次是厨房、仓库、宿营帐篷,要学会统筹的安排时间,如厨房建好后,先支起炉灶,这样在大建其他帐篷的同时,就可以烧开水。当整个营地建好时,水已烧开,可以饮用并开始做饭了。
    宿营帐篷的搭建要注意,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向阳,所有帐篷的朝向应一致。帐篷的周边或四角用地钉固定好,如有可能的话再用大石块压住。为防止下雨时帐篷泡在水里,聚在帐篷的四周挖一道排水沟。

中暑的防治
    高原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如在阳光下剧烈运动或在温热无风的山林中活动量较大,身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靠流汗散发出去的话,人就会中暑。
    中暑的症状为:头痛、脉搏快而有力,脸色燥红,体温升高,过后或许会很快失去意识甚至导致意外。
    发现有人中暑,应尽快抬至阴凉通风处,抬高头肩部半躺下,脱掉外衣用水漫湿患者内衣,不停扇风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体,患者清醒时应给他喝一些凉开水,体温正常后,将湿衣服换下。

水疱的防治
    长时间的徒步行走或登山很容易在脚上磨出水疱,所以出门时最好穿与脚磨合管;惯了的登山鞋。在水泡出现后可用消过毒的针穿上一根头发,针刺破水疱后用手轻按患处,使液体随着头发流出,用创可贴或干净的纱布包好。

    人体的75%左右是由水组成的,身体缺水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系统的功能。而间接的影响更是涉及到人体功能的各个环节,通俗的讲,水的代谢可以调节体温、消除体内杂质与毒素,体内所含水分过低,肾功能会被破坏。
    正常人每天的水分消耗为2-3升,呼吸蒸发的水分有1升,1-2升的水分会随尿液排泄而流失,而天气干燥炎热则会由于流汗增加1-2升的水分消耗。水分补充不足时人首先会感到疲倦,脉搏变快,反应迟钝,进而脱水症状出现,如口渴、呼吸急促、脸色苍白、虚弱无力、痉挛等。
    在高原进行户外运动时,水分的摄入以每15分钟补充250毫升为宜,流汗过多还应注意补充盐类和糖分以维持体液平衡,要记住体液减少并不会影响到流汗量,所以及时地补充水份是最好的选择。你可以控制运动量或选择阴凉的地方减少流汗,但不要限制饮水。

野外水源的寻找和获得
    野外活动中,水的需要必须首先考虑,行进中不要等水用光了再去找水。掌握这方面的常识加上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在野外就不会为水的问题所困扰。
    水是往低外流,所以在山谷低地,一般较易找到水源。在干枯的河床而有绿色职务旺盛生长的地方挖掘,应该可以发现水源。在高山上寻找水源则应该沿着岩石裂缝去找。
    动物能为你寻找水源提供一些有用的制导。草食性的哺乳类动物像羚羊、鹿、牦牛等和谷食性的鸟类如雀、鸽类不会远离水源而生存,它们早晚都要饮水,应留意它们的踪迹。鸟类急于解渴时会径自低飞,饮足水后则会停在附近跳来跳去。水鸟不喝水也能保持长时间远距离飞行,所以看到水鸟并不意味着周围就有水。昆虫也是提示水源的好向导,有资料表明,蜜蜂不会把它们的家建在距离水源超过6500米的地方,而大多数昆虫会在离水源90米的范围内活动。
    除了利用地表水源外,雨露收集也是获取水源的便捷方式。雨水收集很容易,可直接用容器接,如想短时间内多收集的话,就要尽量增大接收面积,铺开一块塑料布或帆布就行,注意将四角吊起或先挖一浅坑再铺,这样接收的雨水就不会随处流淌了。在丛林中时,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手机沿树干流淌的雨水:在树干上挖一小孔,斜插入一小竹筒,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流经竹筒附近的雨水就会向竹筒汇聚并沿竹筒留下,在竹筒另一端下置一容器接着就行了。或者用绳索或长布条绕树干缠数周,留一小截堕下置于容器中,雨水就会沿绳索或布条流入容器。露水的收集在日夜温差大的地区通常都很有效。利用露天放置的金属体能很方便的凝聚露水,或利用表面光洁的石头×卵石最好),在地面挖一浅坑,铺上帆布或塑料布等不渗水的物质(宽大的植物叶子,尼龙衣料也可)再在上面排一层卵石,露水就会在石头上凝结,然后沿石而下聚集在石头上。
    还有一个获得水资源的有效途经就是绿色植物。有些植物自身的结构就适合储存水份,像竹类中空的节间或香蕉树家族植物叶茎的基部都可能存有水。植物的蒸腾作用也能为你提供水分。用一个透明塑料袋套在枝叶浓密、生长旺盛的嫩枝条上,袋口朝上扎紧,则树木根须从地下若干米处吸取的水分就能源源不断地通过表面蒸发并冷凝在你的袋中供你享用。有些植物及其果实富含水分并可食用,如果你有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并能辨别的话,也可通过他们来补充水分。
    记住在野外获取的水,为保证清洁和卫生应进行沉淀和消毒,常用消毒方法一是煮沸,二是用药片消毒,一般携带的急救药中应备有此类药品。长时间缺水,一旦找到水源,千万不要豪饮。

宿营地的选择
    宿营地的选择有几个最重要的原则,一是安全、二是方便、三才是考虑舒适性。理想的宿营地应背风、向阳,而且附近有可利用的充足水源。不要选择山顶的开阔地,这里风很大,山谷低会聚集下沉的冷空气,潮气很重。山腰的平地是接纳雨水的好地方,但和潮湿,不宜选做营地。在山崖下宿营要防备落石和雪崩,如果不能保证安全,最好另择其地。营地安扎在距水源太近的地方,易受蚊虫和前来饮水的野兽骚扰。在河流或小溪边扎营,尽管选择高一点的地势,流水声或许对你的睡眠没什么影响,但会掩盖周围环境里的异常响动,而且突降的大雨顷刻间会让溪流或河水暴涨,对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河流的上游如有水库电站,同样需要防备。因为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引起的河水上涨更是毫无征兆的。
    最后,察看一下周围有没有蜂窝,如果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宿营,还要注意营地不要选择在野生动物饮水的必经之路上。

安营扎寨
    选好了营地就可以安营扎寨了,扎营时厕所应安排在整个营地的下风处,向上依次是厨房、仓库、宿营帐篷,要学会统筹的安排时间,如厨房建好后,先支起炉灶,这样在大建其他帐篷的同时,就可以烧开水。当整个营地建好时,水已烧开,可以饮用并开始做饭了。
    宿营帐篷的搭建要注意,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向阳,所有帐篷的朝向应一致。帐篷的周边或四角用地钉固定好,如有可能的话再用大石块压住。为防止下雨时帐篷泡在水里,聚在帐篷的四周挖一道排水沟。

中暑的防治
    高原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如在阳光下剧烈运动或在温热无风的山林中活动量较大,身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靠流汗散发出去的话,人就会中暑。
    中暑的症状为:头痛、脉搏快而有力,脸色燥红,体温升高,过后或许会很快失去意识甚至导致意外。
    发现有人中暑,应尽快抬至阴凉通风处,抬高头肩部半躺下,脱掉外衣用水漫湿患者内衣,不停扇风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体,患者清醒时应给他喝一些凉开水,体温正常后,将湿衣服换下。

水疱的防治
    长时间的徒步行走或登山很容易在脚上磨出水疱,所以出门时最好穿与脚磨合管;惯了的登山鞋。在水泡出现后可用消过毒的针穿上一根头发,针刺破水疱后用手轻按患处,使液体随着头发流出,用创可贴或干净的纱布包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生存知识之二
雪盲
    冰雪地或水面会反射很强的太阳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将双眼直接暴露在这种环境里数小时,即可造成雪盲。雪盲会造成视力的短暂消失,其症状为:对光线敏感不停眨眼,眼中似有砂子,疼痛、眼睛发红、流泪。若发生雪盲,应以眼药水洗清眼睛,到黑暗处或以眼罩蒙住眼睛用冷毛巾冷镇,减少用眼,尽量休息。
    记住不要热敷,高温会加剧疼痛。良好的环境能及时缓解雪盲的症状,但完全恢复通常需5-7天。

冻伤及其处理  
    寒冷天气里,身体的组织的末梢(手、脚、耳、鼻等处)由于散热较快而血液循环又不畅,容易出现冻伤。
    冻伤按其严重程度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及皮肤表层,患处刺痛并渐感麻木,皮肤僵硬苍白或出现蓝色斑点,恢复温度后会有充血和水肿现象。
    二度冻伤达真皮层,患处红、肿、痛,数小时后会起水泡。
    三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患处皮肤呈青紫、紫红或蓝色,皮肤会逐步变黑、坏死。
    四度冻伤是最严重的冻伤,肌肤甚至骨都受到损害,皮肤呈紫黑或青灰色,随即组织坏死,可能导致截肢。
    冻伤可伴随着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单纯的冻伤可按下述方法救治。可用体温温暖,但对三度以上的冻伤者施温者要注意时间不能长。一般为30-40度的温水漫泡患处或以温毛巾热敷,水温不能高,也不可用火烤使患处温暖,伤处受热过快会产生剧痛。当患处恢复血色和知觉后停止复,在伤处涂上冻伤药膏,然后用纱布或质地柔软的衣物轻裹患处。特别注意不可摩擦或按揉患处,也不要挑破水疱。有很多人以为用雪擦拭患处可以快速升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冻伤部位处理后不宜暴露于寒冷中,要注意保暖,更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
   
冻伤的预防
    风雪天外出戴上手套、防寒帽,防寒帽最好是能护住耳朵的,否则应戴上耳朵罩;保持脚部的温暖干燥,袜子湿了及时更换;风大时停止活动,找个避风的地方休息;经常按摩揉搓易冻伤不为以促进血液循环;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组织缺氧和血液循环不畅更易导致冻伤,此时能吸氧补充则为最佳。

失温
    是指人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弥补身体散失的热量,而导致的体温下降。在恶劣的天寒或风雨条件下历时太久,特别是当人筋疲力尽或衣服湿透的情况下易发生失温。一般当体温降至35`C以下时,则进入了失温状态。失温的症状表现为:烦躁、感觉寒冷、反映迟钝,剧烈而无法控制的颤栗、行动不能协调、走路跌撞欲倒、脉搏减缓、头痛、视觉模糊、心跳慢,呼吸细弱。失温救治的原则是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对失温患者首先将其移至温暖处,脱掉潮湿的衣服(不能全脱光,边脱边换,换以温暖干燥的衣物,用睡袋裹住身体。患者清醒时可让其饮用热饮,食用含糖高热量的食物。若患者失去知觉,可用热水袋放在患者腰背部,胃、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液接近体表,可以将热量带入体内。
    切记不能给患者喝酒,酒精会使体表血管张开加快体内热量散失。

山地行走
    徒步穿越山岭,可以河流为参照物,但有其他选择的话就最好不要沿着河边走,水能穿过的地区部一定你能轻松穿越,有时甚至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不是高山,沿着山脊潜行,开阔的视野有利于你把握方、选择路线和宿营地,但要时刻注意所携带的水的消耗,以便及时安排下山补充水,毕竟在山脊上发现水源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不要等水用光了再去找,这会让人的旅行变得十分被动。当注意到河流变宽,河谷的地势趋于平缓时再回到河流边来。

丛林跋涉
    在人不常至的丛林中跋涉,有时很难找到一条现成的道路。有的只是丛生的灌木和四处蔓延的藤类植物,你只能靠你手中的砍刀(这在登山等野外活动中是必备工具)辟出一条路来。开路的人要特别留意不要触动灌木丛中的蜂窝,对有巢的灌木丛绕道而行。砍掉的枝藤弃于两旁,确定不会反弹回来,砍后的断口折向外,以免伤着后面的同伴。行进中两人间保持一定距离,2-3米为佳,这样相互之间既有照应又不至因短暂驻足影响别人。在丛林中行走,膝盖以下是最容易收到伤害的地方,所以最好将裤脚扎起,以免被刺丛挂伤和被蛇虫叮咬。
    如果没有向导和其他确定方向的参照物,行走一段时间后应取出指南针确定一下方向。

如何对付蚂蝗:
    蚂蝗分为旱地蚂蝗和水蚂蝗,蚂蝗吸血的同时分泌一种抗凝素,使伤口血流不止,其实蚂蝗并不可怕,发现有蚂蝗叮上时,可用手沾上唾液把它拍下来或用烟头烫,切记不可手扯,然后伤口用创可贴贴上即可,行至蚂蝗出没的地带,应将裤脚扎紧,有脚上、手上涂一些有刺激气味的药品,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蚂蝗叮咬。
    冰雪地或水面会反射很强的太阳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将双眼直接暴露在这种环境里数小时,即可造成雪盲。雪盲会造成视力的短暂消失,其症状为:对光线敏感不停眨眼,眼中似有砂子,疼痛、眼睛发红、流泪。若发生雪盲,应以眼药水洗清眼睛,到黑暗处或以眼罩蒙住眼睛用冷毛巾冷镇,减少用眼,尽量休息。
    记住不要热敷,高温会加剧疼痛。良好的环境能及时缓解雪盲的症状,但完全恢复通常需5-7天。

冻伤及其处理  
    寒冷天气里,身体的组织的末梢(手、脚、耳、鼻等处)由于散热较快而血液循环又不畅,容易出现冻伤。
    冻伤按其严重程度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及皮肤表层,患处刺痛并渐感麻木,皮肤僵硬苍白或出现蓝色斑点,恢复温度后会有充血和水肿现象。
    二度冻伤达真皮层,患处红、肿、痛,数小时后会起水泡。
    三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患处皮肤呈青紫、紫红或蓝色,皮肤会逐步变黑、坏死。
    四度冻伤是最严重的冻伤,肌肤甚至骨都受到损害,皮肤呈紫黑或青灰色,随即组织坏死,可能导致截肢。
    冻伤可伴随着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单纯的冻伤可按下述方法救治。可用体温温暖,但对三度以上的冻伤者施温者要注意时间不能长。一般为30-40度的温水漫泡患处或以温毛巾热敷,水温不能高,也不可用火烤使患处温暖,伤处受热过快会产生剧痛。当患处恢复血色和知觉后停止复,在伤处涂上冻伤药膏,然后用纱布或质地柔软的衣物轻裹患处。特别注意不可摩擦或按揉患处,也不要挑破水疱。有很多人以为用雪擦拭患处可以快速升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冻伤部位处理后不宜暴露于寒冷中,要注意保暖,更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
   
冻伤的预防
    风雪天外出戴上手套、防寒帽,防寒帽最好是能护住耳朵的,否则应戴上耳朵罩;保持脚部的温暖干燥,袜子湿了及时更换;风大时停止活动,找个避风的地方休息;经常按摩揉搓易冻伤不为以促进血液循环;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组织缺氧和血液循环不畅更易导致冻伤,此时能吸氧补充则为最佳。

失温
    是指人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弥补身体散失的热量,而导致的体温下降。在恶劣的天寒或风雨条件下历时太久,特别是当人筋疲力尽或衣服湿透的情况下易发生失温。一般当体温降至35`C以下时,则进入了失温状态。失温的症状表现为:烦躁、感觉寒冷、反映迟钝,剧烈而无法控制的颤栗、行动不能协调、走路跌撞欲倒、脉搏减缓、头痛、视觉模糊、心跳慢,呼吸细弱。失温救治的原则是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对失温患者首先将其移至温暖处,脱掉潮湿的衣服(不能全脱光,边脱边换,换以温暖干燥的衣物,用睡袋裹住身体。患者清醒时可让其饮用热饮,食用含糖高热量的食物。若患者失去知觉,可用热水袋放在患者腰背部,胃、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液接近体表,可以将热量带入体内。
    切记不能给患者喝酒,酒精会使体表血管张开加快体内热量散失。

山地行走
    徒步穿越山岭,可以河流为参照物,但有其他选择的话就最好不要沿着河边走,水能穿过的地区部一定你能轻松穿越,有时甚至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不是高山,沿着山脊潜行,开阔的视野有利于你把握方、选择路线和宿营地,但要时刻注意所携带的水的消耗,以便及时安排下山补充水,毕竟在山脊上发现水源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不要等水用光了再去找,这会让人的旅行变得十分被动。当注意到河流变宽,河谷的地势趋于平缓时再回到河流边来。

丛林跋涉
    在人不常至的丛林中跋涉,有时很难找到一条现成的道路。有的只是丛生的灌木和四处蔓延的藤类植物,你只能靠你手中的砍刀(这在登山等野外活动中是必备工具)辟出一条路来。开路的人要特别留意不要触动灌木丛中的蜂窝,对有巢的灌木丛绕道而行。砍掉的枝藤弃于两旁,确定不会反弹回来,砍后的断口折向外,以免伤着后面的同伴。行进中两人间保持一定距离,2-3米为佳,这样相互之间既有照应又不至因短暂驻足影响别人。在丛林中行走,膝盖以下是最容易收到伤害的地方,所以最好将裤脚扎起,以免被刺丛挂伤和被蛇虫叮咬。
    如果没有向导和其他确定方向的参照物,行走一段时间后应取出指南针确定一下方向。

如何对付蚂蝗:
    蚂蝗分为旱地蚂蝗和水蚂蝗,蚂蝗吸血的同时分泌一种抗凝素,使伤口血流不止,其实蚂蝗并不可怕,发现有蚂蝗叮上时,可用手沾上唾液把它拍下来或用烟头烫,切记不可手扯,然后伤口用创可贴贴上即可,行至蚂蝗出没的地带,应将裤脚扎紧,有脚上、手上涂一些有刺激气味的药品,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蚂蝗叮咬。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病及其防治
     一般人员对高山适应能力:人们生活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力760mm汞高也就是一个ATA,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氧气的含量是20.95%,随着地势的增高,其气压也逐渐降低,肺泡内的气体,动脉血液和组织内氧气的分压也相应降低。
  当人们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时一般人需要2-3个月的时间,慢慢适应当地的低氧环境,使人们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能进行一
般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脑力及体力活动,但一应的临界限度。如果人不能适应高山低氧环境则要发生高山病,如高原性心脏病,高原性细胞增多症,高原性高血压,高原性低血压。
  高山病高山病形成的原因是由於高度愈高,空气愈稀薄,气压就愈低,因此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之含氧量,故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之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山区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形,高度愈高,过渡时间愈短,产生的反应就愈剧烈,这种生理反应一般称为[高山病]。
  ▲高山病的症状有: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朦胧,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意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预防的方法有: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而调整,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增加,每天攀爬的高度应控制,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迫,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性地作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以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平常应多作体能训练以加摄氧功能。

高山病的急救方法:
   
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休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他并发症。立即休息,将病患移至无风处,若疼痛严重,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处理。高原适应不全症的发病机理长期居住高原者,机体能渐渐的适应高原地区的特殊的气候条件,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机体各部机能有相应的变化及改变,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较为明显,在高原地区大气与肺泡中的氧分压之差随着登山高度的变化而缩小。直接影响肺泡与气体交换,血液携氧和结合氧在组织中释放速度致使机体供氧不足,产生缺氧。初次登山者由于低氧而刺激呼吸中枢,引起早期通气增加,那么机体要吸入更多的氧气进行代尝,海拔越高,大气中氧分压越低,机体缺氧程度也就相应加重,登山速度与劳动强度也是影响高原反应的程度,除此之外,如精神过度紧张、疲劳、感染、营养不良、低温、受凉等因素对发病也有影响。高原不适症的临床表现急性高原病在短时间快速登到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或者是高原区久居的人,在平原上生活一段时间反回高原时都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严重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无力、腹胀、口唇轻度发紫,及面部浮肿等。急性高山反应一般多发生在登山24小时,一般进入高原1-2周内就能适应当地的高山气候条件。以上症状可自行消失,如症状不断继续加重可给予对症治疗,采用工酰唑胺剂量0.25g口服每天2-4次,上山前2天至登山后3天,该药主要起到利尿作用,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可减轻睡眠时的缺氧状况,强的松5-10mg,每曰2次口服,上山后用劲天有利于减轻症状,此外还可适量用镇静剂以及各种维生素,及氨莱碱。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表现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为3%,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到达海拔4000m以上则发病,也可在快速登上2500m时发病,所以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也可迟到3-10天才发病,症状如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个别严重者可有出现尿少,咯多量血性泡沫样痰,甚至神导不清,寒冷与呼吸并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劳累也可为重要诱因。治疗上要早期给予吸氧,每分6-8lc,有肺水肿者可用50%-70%酒精吸入氧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严禁大量饮水,尿速20-40mg,立刻静推或40-80mg口服,每曰2次口服2-3天,利尿期间注意补钾观察脱水有烦燥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也可采用0.25氨莱碱溶于50%GS40ml,缓慢静推以降低肺动脉压口服强的松或静脉缓滴入氢化可的松,减少毛细血管渗透及解除支气管痉挛,有呼吸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立即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情稳定后转到较低的海拔地区继续给予治疗。
  高原性脑水肿,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病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多见于快速进入4000米以上,发病急,多在夜间,主要原因急性缺氧所引起的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脑水肿。患者除早期高原反应症状外,伴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剧烈头痛,呕吐还可出现神导恍惚,抑郁或兴奋儋妄精宰症状,个别患者出现抽搐,以嗜睡、昏睡至昏迷、脉率增快,呼吸极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视神经系统头水肿和出血等现象。治疗首先连续给吸氧95%的氧气和5%的二氧化碳,清醒后仍应间断给氧,用50%GS甘露醇,速尿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急素E等治疗,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代谢,提供足够的能量促进恢复可的请使用中枢N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时的抗感染措施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到低海拔处继续治疗,有的登山者还会出现眼部综合症,出现视网膜出血。
 
 ▲预防措施:
  1、对进入高原人员都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一般健状者都适应低氧环境,凡是心肺肝肾等有疾病的高血压Ⅱ期,严重贫血者都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2、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实行阶梯上开,便逐步适应,登山速度至为重要。国内报道了3曰内进平原抵海拔4200米处急性高原病发率为83.5%。而由2261m经阶梯适应在7-15天内抵4200m处时,发病率仅为52.7%(p?0.001),药物患者能暂时减少不适应症状,但并不能提高,甚至还会延缓机体对于低氧的适应能力,在登山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3、初入高原者应减少体力劳动,以视适应程度逐步增加劳动量,高原的劳动环境大多处于4000米以下,劳动能力影响比平原要降低30%-50%,应注意保暖,防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初入高原时应多食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食品,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可提供等等糖和增加肺部弥散能力,以便提高机体进入高原的适应能力,绝对禁止饮酒,高山病人入睡时应最好采取半卧位,减少右心静脉回流和肺毛细血管充血。
  5、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注意保温,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加强粘膜及皮肤的护理,防止皮肤干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常见受伤应急救治
当人们在山野旅行时可能会遇到意外的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自救、互救,特介绍几种应急救治的方法。   
  被毒蛇、昆虫咬伤
  在野外如果被毒蛇、昆虫咬伤,患者会立即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几小时内就会出现休克等危险,不及时治疗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一旦遇到毒蛇咬
伤,必须马上用布条、手帕或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来不及消毒,将刀放在火上烧一下即可)在伤口处划开一个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只要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将其液化,可起到中和的作用。被昆虫咬伤或者蜇伤时,可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患处后,再在伤口上抹些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之后,就用镊子将蜂刺拔出之后再在伤口上涂些氨水或牛奶。

  骨折
  骨折或脱臼时,应用于夹固定后再用冰水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损伤脊椎时,应立即将患放在平坦而坚硬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体晃动,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外伤出血
  在野外旅游时,若被利器割伤,可以用随身带的矿泉水、饮用水冲浇伤口,然后用毛巾包扎。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还要争怪时间,尽快送到医治治疗。

  食物中毒
  野外旅游途中,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时,除了会腹泻、腹痛之外,严重的还伴有发热或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食或盐茶水(冲泡浓茶加盐)、或者亦可以手指探喉催吐将腐败食物呕吐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造成膝盖病症的原因及对策

一、造成下山时膝盖痛的原因
   这种膝盖痛的病状有些帖子上说叫是髌骨下滑囊炎,听说目前医学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病状呢?大体上应该是以下三种情况造成的。一是长时间超负荷行走造成;二是过量负重造成;三是下山时不正确的姿势或奔路造成。还有就是本身就有些旧伤引起等原因。总的来说都是属于冲击性过大造成的劳损慢性伤,一旦发现一般都比较严重了。
二、膝盖伤的治疗
   一般发现病状时很多人都会用一些喷剂、药酒、药膏等治疗,这些药品只能起到暂时缓和的作用。
   物理治疗也只能是起到治标的作用,休息一段时间可能有一点效,但以后走狠了症状同样还会出现。
   有一次偶然看到一个关于这方面的手术治疗的电视,介绍说很成功,但国外的治疗费用好像是要上万美元。
   一般用酸痛灵就可以了,其次是香港产的黄道益活络油。酸痛灵价格比较贵,在国内要买一百多元,两周基本上能治愈。活络油擦完感觉很舒服,但治疗效果也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
   每种药物对每个人的疗效是不同的,酸痛灵我介绍过很多人用,有人用了说好,也有人用了说没什么作用。我觉得药物治疗不是目的,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预防上去。
三、膝盖伤预防
  预防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吧
    (一)走路的姿势是十分重要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特别是下山的时候,有些人喜欢跑着下山,有些人喜欢跳来跳去,这些都是造成膝盖受伤的最直接原因。正确的方法是,下山或走较陡的山路时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这样造成的冲击性会比站直跑和跳下去的姿势减少几倍或十几倍。特别是负重时更应该注意这种行走姿势,要不然过不了多久你的膝盖就会向你提出抗议,另外下山时一般下蹲着跑可以把冲击力减到更小。正确的行走姿势对膝盖的保护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正确对待科学的负重,过量的负重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主要的伤害是脚膝关节和腰等。负重的标准在很多帖子上都说得很清楚,大至就是负重不要超过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一,路程较长的拉磨不要超过人体的四分之一。具体情况要视个人的自身情况而定,不要用教条的形式去理解。长时间的徒步拉磨负重要尽量减少,要作适当的休息,可以配用护膝和登山杖。
    (三)平时多做一些体能上的训练,特别是脚部的锻练,一定要循续渐进。个人觉得太极拳的步法对膝盖的锻练有较好的效果,在行走时可以使步法更轻盈。
    (四)是为保护你的膝盖尽量用平和的心态去拉磨,尽量避免没必要的比猛斗快。也没有必要去做猛驴,非要背得比别人的背包更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 沪ICP备12047122号 )

GMT+8, 2024-11-25 0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