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p_image003.jpg (57.84 KB) 2008-6-6 09:55
旅游景点:
- 日月山 - 日月山位于湟源县西南40公里,海拔最高为4877米。日月山即使是夏季也非常冷,要穿冲锋衣,带厚帽子。倒淌河跟本不能叫河,看了会很失望。日月亭赵师傅会找最佳角度让你照相,就别买门票花冤枉钱了。
· 塔尔寺 - 塔尔寺(Kumbum Monastery),藏名贡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喀莲花山,始建于藏历六绕迥土羊年(明洪武十二年,公元一三七九年),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四大中心之一,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是雪域伟大的上师、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开创者宗喀巴的诞生地。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寺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逾十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五十二座,殿堂、僧舍9300亩,鼎盛时期僧众3600名。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 菩萨殿,祈年殿(花寺),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 。可谓闻思五明,修持四续,传承文化,遐迩闻名。 我们在酥油花馆看到了获得全国金奖、银奖的作品。相传酥油花源于西藏.唐文成公主与土蕃王松赞干布结亲时,曾从长安带去一尊佛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严寒的冬季,无鲜花献佛,信徒们为了表示敬意,就用酥油制成花,供奉于佛像前。从此相沿成了藏族人民的习俗。1594年,酥油花传到了塔尔寺,经该寺艺僧苦心钻研,使其在题材和工艺上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塔尔寺独有的一种高超的油塑艺术。之前在文成公主苗了解到酥油花是用酥油(奶油)塑造各种形象的一种独特雕塑艺术,也称油塑,在高原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僧艺们将洁白的酥油,经过洗揉、制胎、敷面、描金束形、上盘等复杂的程序,便形成一幅具有故事情节的壮观恢宏的浩大场景。然而因为酥油的熔点很低,很多喇嘛若要完成一个酥油花作品必须在强低温下来制作,往往那些喇嘛的双手都会因此难堪不已。此时此刻当这巨幅作品被封闭在空调房内任人观赏时,我在想有多少喇嘛为此而付出了自己的双手呢?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是塔尔寺酥油花灯会,两座高高的花架竞相辉映,供人们欣赏绝妙的酥油花艺术。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和科学的程序,制作酥油花的地方叫花院,塔尔寺一直有上下两个花院。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精”、“繁”、“巧”的特点,其设计、制作自古是师徒口手相传,一般都在封闭的环境里精心制作。由于两个花院在题材和制作工艺上互相保密、封锁消息,长期以来各自都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流派,他们在竞争中发展,每年都以新的面貌,新的技艺展示各自的成果。一座高高的花架上,山川河流、楼宇亭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布局错落有致,景物万象,尽收眼底。此时纵观整个花架,色彩艳丽、布局严谨、首尾融通、气势磅礴,在佛灯辉映下,流光溢彩,气象万千,使光彩夺目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塔尔寺另一绝“堆绣”是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之一。它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由于中间突起,有明显的立体感。寺内大经堂悬挂有“十八罗汉”等堆绣艺术产品。堆绣制作精细,图案别致,形象生动,繁复奇绝,是该寺独特的传统艺术,是僧侣艺术之佳作。其工序有图案设计、剪裁、堆贴、绣制、个别图案部分上色等。以堆贴为主,绣制为辅。堆绣分平剪堆绣和立体堆绣两种。平剪堆绣是将剪裁成的各色布料图案堆贴在设计好的白布上,再用彩线绣边而成。而在手剪的图象内垫上棉花或羊毛使图形凸起。然后粘绣在对称的布幅上,再将堆绣好的不同形状的图象用绣缎联成一个巨幅画卷,构成一组完整的画面,悬挂于殿堂之上,所堆绣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称为立体堆绣。穿梭于塔尔寺的过程中,你经常可以看到各种色彩艳丽,形体逼真的堆绣艺术。 最后一绝是“壁画”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分为粗地壁画、刷地壁画和装饰壁画等几种。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中的青海壁画多用两种绘制方式,一种是直接绘制在经过处理的墙面上,也就是刷地壁画;另一种是绘制在大块布料上,绘制时先按墙面的尺寸做好木框绷架,把经过浸泡、磨压、刷胶处理的表面柔软平滑不露布孔的画布绷好,然后用工笔重彩进行绘制,再将绘制好的布画镶嵌到墙面,属于装贴壁画。其手法完全同于唐卡,只是把面积放大了。 壁画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佛教陀菩萨、佛经仪规、经变故事,到民俗风情、民族历史,无所不有。绘制壁画,多用纯矿物质颜料,着色牢固,经久不变色。线描勾勒上,用笔流畅自然,以工整细腻为主,画面富于装饰性,壁画既讲究宗教题材的规范要求,又讲究同佛教环境谐调统一的艺术效果,由于幅幅壁画绚丽多彩、金碧辉煌,很好衬托了殿内佛像和佛堂建筑,达到了宣传佛教教义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参观寺院的过程中导游并不会把三绝讲述得如此地道,而我每次出游回来往往会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来加深自己的印象。上面提到的很多制作工艺就是后天读书了解的。 塔尔寺藏语称“衮本贤巴林”, 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它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据省会西宁市26公里,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今天游人在吉祥行宫前远眺,俯瞻塔尔寺全景,尽收眼底。可以看到,围绕着寺庙四周的是喇嘛们平日居住的地方。
去售票处买票。票价已经涨到80元了,售票的窗口有种10元的小册子卖,我翻了下竟然就是导游的解说词,于是买了本。9个景点中值得看的就是大金瓦殿、小金瓦殿、酥油花馆,其他可看可不看。 清晨七点我们开始爬宗喀宾馆后面的小山,因为登上山顶可以一览塔尔寺的全景。由于海拔较高缺氧的原因,我们爬不了几步就要稍微休息一下,大口大口的吸气,否则头就有一些晕。我们登上山顶,这里有许多当地晨练的人,树与树之间还挂着许多经幡。从山上往对面望去,塔尔寺全景呈现眼前。塔尔寺依山势而起。远远地,蓝天下有一排白色的塔,那就是有名的八宝如意塔。塔尔寺色彩斑斓得几乎包含了所有的颜色,在远山的映衬下,有着夺目的光泽。我们嘁哩呱嚓的拍下这神圣寺庙的全景。下了山来到寺前广场,由于还没开门,游人不多,只有喇嘛、当地的藏民绕着八宝如意塔念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