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楼主: 小康康

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完)(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6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高地上遥看冬布勒山,他由多座六千米雪山组成,都差不多高,难辨主峰

1.jpg
发表于 2011-6-16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对流天气,用身体压住帐篷
2.jpg


帐篷连接处的防水贴条基本脱落,帐篷比我承受的更多

3.jpg
发表于 2011-6-16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三天(6-11),17.3公里,宿营地海拔4830米
  
  
  昨日风暴过后小雪稀拉,晨,铺了薄薄一层。泥水沉淀一夜后好很多,烧水过程中翻起一股土腥味,倒掉,掠了一堆薄雪重新烧水。今天的路很难熬,以为小雪,可越往前走雪越深,有些厚达二十厘米。偌小范围内降雪就如此不匀,可见昨日那场强对流天气的乖张。
  
  脚受累,湿雪变湿脚,冷的不行。丘陵之间的谷地充斥着沼泽,由于雪覆盖,很难分辨,最长的一段沼泽初探时还是大雪全封,刚探完路便融了很多,水溢,泥沙也软下来。不再是湿脚,而是鞋子灌水泡脚了。过了沼泽后绕自行车跑了几分钟,把脚找回来。自前天湿雪开始,灌水鞋泡脚就一直延续到出无人区,中间只有几天幸免,最初还倒倒水拧拧袜子抖掉泥沙,到最后就麻木了。整天都这样水路,一遍遍的无用功罢了,却为后期脚疾早早埋下了祸根。
  
  小风暴团一天几个,无视,应付不过来。但大风暴团就不行了,尤其临近晚上的风暴团,基本就地扎营,否则浑身湿透晚上很难熬。下午四点进入一片平坦湖床,经历了一个超强风暴团,先是天空黑如夜色,闪电闷雷不断,随后风头夹着冰雹涌来。第二次用救生毯把自己裹起来蜷缩在车子后面。没法测风速,太大了,冰雹密度也是罕见。找词汇形容当时的场景很难,那种感受只有亲历才能明白,真是天地间鬼哭狼嚎。很担心头顶滚过的闷雷击中自行车殃及自己,但实在没地方躲,也来不及躲,手都伸不出来。虽没测风速,但体感上绝对是最大的一次。十多分钟结束,雷声远去,此时地面被冰雹完全覆盖,真疯狂。
  
  不久离开平坦湖区,进入草地,冰雹稀落不堪,估计那场风暴团里的冰雹大部分都砸在我头上了。
  
  离风暴团四十分钟后遇见一头棕熊,非常有意思,近处才发现,对方似乎也如此,双方都有点催眠状态。棕熊慢腾腾的斜插一会,然后径直朝我走来,停车致敬,那熊便走到车前面,晃悠悠的,我也没绕行,前方不远就是双湖至阿尔金的南北线,便跟在后面慢慢推。那熊走一段回头等我一段,我默契的与之保持一定距离。那熊忽在坡顶停下,用脚掌拍鼠洞玩,我趁势休息。过了一会,熊不见了,我推到坡顶后发现他还趴在地上候着,却没了继续往前走的意思。没有理睬,但也万不敢超越他,便放倒车子,斜插向前方去找南北线,不过百米,就发现了南北方向的深车印。再看那熊,慢腾腾的起身走了。
  
  这几天怪事多,谜一般的迷路,搞不懂的牦牛,光砸我脑袋的冰雹,带路的熊。算下来,我和这头熊前后同行了近半个小时。以前就听人说过,熊会给人带路脱离险境,估计也就是这种夸张放大的巧合。
  
  到了南北线需要做一个很大的抉择,就是该往哪里走?
  
  当下,不存在什么逃生路线了,北上,南下,东进都差不多,只剩下选择。顺着南北线各探了几公里路(探路过程中一直担心那熊会把干粮给偷吃了),车印很清晰,至于前往何方难以决断,因素太多,轻重难辨。晚上想了很久,也没明白,反而乱了心智,就这么迷迷糊糊睡去。
  
  
  

过这片沼泽折腾死

4.jpg

破鞋子成了最大的障碍,那种灌水后的湿冷难以忍受,鞋子的轻便性更无存了


5.jpg

点评

人在野外的智慧,原来动物并不是凶狠的,只要你不是有威胁性的。  发表于 2011-6-16 10:36
发表于 2011-6-16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冰雹团很多,在荒野四处游荡
6.jpg


一场超强风暴团,想测风速,手伸不出来,同时也担心会成为引雷体
7.jpg
发表于 2011-6-16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玩味的棕熊,彼此相见时都有点催眠状态
8.jpg

见他径直走来,一紧张,手一抖,跑焦了

9.jpg
发表于 2011-6-16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四天(6-12),0公里,宿营地海拔4830米
  
  
  昨夜迷迷糊糊睡去,中途迷迷糊糊被闷醒多次,胸口如压巨石,喘不过气来。再次被闷醒时,见天亮了,但帐篷上明下黑,用手一推才知被大雪埋了。这是此行遭遇的最大一场雪,深度三十至四十厘米,帐篷周边更深些。后怕,帐篷下面被大雪完全封死,内部只有一个小透气窗,半掩着,冰雪又封了一些。简单计算,夜里帐内氧气含量比珠峰峰顶还低,这还不算二氧化碳的致命影响。半夜被闷醒多次居然浑然不觉大雪,熊都不理我,若被闷死这可怎么跟自己交代。
  
  上午都被困在帐篷里,远处有牦牛在雪里扒草,这过得什么日子。
  
  下午往东探了一段路,然后回来仔细研究,最终确定了行往何方,答案是南下。且听三个方向当时的分析,一是东进,计划沿沱沱河从唐古拉乡出来,直线340公里,直线150公里可能有牧民,200公里可确定有牧民,就算解脱了,然后顺大路出去。二是南下至双湖,直线250公里,由于南北线南端牧民非常深入,所以直线90公里就可确定遇到牧民,算是解脱了。三是北上阿尔金,没研究,只有两个模糊的信息,有硬路和在直线200公里的阿奇克库勒湖可能会有个“小饭店”。(以上均直线距离,和实际行路有差别,仅是技术分析,当下方位多格错仁强错西北角。)
  
  不选东进,是因为要穿越多格错仁强错和可可西里山脉最高峰岗扎日之间的泽水地带,(注意多格错仁强和多格错仁强错是两个不同的湖,一南一北,相距90公里),之后还有一片相连的低洼湖区,此季可以想象一片沼泽,如果遭阻没有方向可遁只能退回,这就需要足够的食物做保障,以及心态和装备状况,显然做不到了。
  
  不选北上,是因为对阿尔金没多大兴趣,就像罗布泊,觉得过分热闹了。阿尔金资讯很丰富,探矿的,捞卤虫的,自驾穿越的,后勤保障徒步的,包括丁丁和老苟去年的首次羌塘穿越……因压根就没想到会从阿尔金出来,所以即没做这方面功课,也没设计线路。两个有用信息,一个硬路早知,二是阿奇克库勒湖可能会有个小饭店,丁丁游记中记载。(实际上“小饭店”是风尘口大阪下面的回民帐篷,为淘金探矿人服务的,一直以为在阿奇克库勒湖附近。)
  
  选南下,因为一周左右就能遇到牧民,获得补给,然后从设计的长峡河路线翻过冬布勒山沿沱沱河出来。即便外星人把所有牧民掠走了,也可相对轻松的从双湖出无人区。
  
  从三个方向分析可知,南下安全容易,伸展性大,北上未知风险多线路长,东进季节因素影响太大,没有回旋余地。
  
  最终结果,大家已知,是走了最纠结的北上路线出来。人生,往往最后走的路都是最不想选择的路。
  

夜里大雪差点闷死,太不光荣了

10.jpg

下午天气依旧不稳定

11.jpg

这就是可可西里山脉最高峰冈扎日,也是西藏和青海的行政分界

12.jpg
发表于 2011-6-16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五天(6-13),6公里,宿营地海拔4803米
  
  
  晨,穿上湿鞋子,需要一点勇气。决定南下前往多格错仁强寻找牧民,除了想获得补给,还希望能搞件裤子和一双鞋子。大雪还封着路,困难的不是雪,而是薄雪下的冰水,所以每一步都很揪心,水直接渗进鞋子里。脚冷的厉害,身体也是,整天微颤颤的。小沼泽遍布,有些露头,有些被薄雪完全覆盖,所以确定前路非常重要,尽量控制鞋子在渗水状态,若是灌一鞋水,便是最煎熬的体感。
  
  天气阴冷,下午五点坚持不住,扫了一片雪地扎营。吃糌粑粉,拼命的吃,把最后几瓣大蒜消灭掉,撑得人很难受。多天来都是这样,无法控制,一直撑到人弯不了腰。
  
  早期糌粑的吃法是做成糌粑粥,目的是可撑大肚子,减少饥饿感,流食也易于消化,另外,热腾腾的加了辣子的糌粑粥,能给身体快速提供额外热量。现在不行了,不仅得有热粥,得有货真价实的干货,还得有填补欲望的零食。
  
  

稍低洼处便成了积水沼泽

13.jpg

雪地推车,冰雪会粘住制动,但要比软泥好清理

14.jpg

薄雪下是层冰水,每一步都很揪心

15.jpg

五点便难支撑,扎营暖身


16.jpg
发表于 2011-6-16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几瓣大蒜,留影纪念

17.jpg
发表于 2011-6-16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六天(6-14),6.5公里,宿营地海拔4805米
  
  
  上午,一片泽国,以及一条条不知何时冒出的小河,走的很艰辛,下午两点多进入多格错仁强错东岸的草地,状况才稍微缓解些,大车印也重新出现。回望来路,河水中央有一条红带,是刚被冲入河湖中的红泥水。彼岸岗扎日左侧的三座奇特山峰清晰可见,分别是天台山,白象山,还有一座火山残骸,没有名字,但自从三天前初见到八天后都一直围着它绕圈,缘分颇深。这三座山就是北上阿尔金的必经之路,也是可可西里山脉最典型的一段火山地貌。
  
  顺着车印沿湖南下,途中被一头牦牛尾随,也是难以揣度,不细说。没多久就被宽阔的五泉河挡住了去路,车印戛然止住。河畔有许多未开封的矿泉水,对岸隐约有几个油桶,用望远镜还能看见水中有一个红色车顶,推测是东风六驱卡车,行话叫“炮车”。四月份一定有越野车队穿越双湖至阿尔金,事后得知,的确有两支越野车队分别对穿了双湖至阿尔金。
  
  这条羌塘东部的南北线所谓第一次汽车穿越是2005年,两支队伍,也是对穿,一支民间队,由北向南,旗帜“人类首次无后援穿越中国四大无人区”,一支中科队(CCTV全程媒体),由南向北,旗帜“人类首次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这就撞车了,两支队伍同时对穿可可西里核心地带,谁是第一了?自然是拥有话语权的,当然民间的也可以申请吉尼斯(民间队的确先到达双湖完成穿越)。闲说瑞典人Corax 和Nadine早在2003年就用自行车的方式穿越了此线,47天,37天无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为此做了个纪录片,名字叫《太累了》。2009年,丁丁和老苟作为中国人首次用自行车方式穿越此线,36天,18天无人,获得当年《户外探险》金犀牛奖。
  
  这条线之所以走的人多,因为相对易,还能戴上若干无人区的帽子。我最初也是设计此线,见热闹了就放弃。
  
  沿五泉河往西寻找早期地图上的过河点,一路泥泞,旱獭和鼠兔却是四处乱窜,多如牛毛,从未见过如此景象,可能是被大雪憋了两天全出来晒太阳了。到了地图上的过河点,水的深度和宽度不足以推车泅渡,更重要的是河底冻土化开,两脚陷人。再往西探了一段,是河湖沼泽,更难逾越。当时没带丁丁去年的穿越轨迹,不知他们怎么过河的,事后查看,他们就是从之前的过河点通过的,日子只比我早23天而已。更恨了耽搁二十天进羌塘。被淹没车顶的车子于四月五号遇难,那时河面还是厚冰,只是运气不够好。
  
  晚上考量许久,两天来只推行了十多公里,这路没法走。眼前又是条大河,如果豁命也不是没有过去的可能,但是过去之后了?至少还要横切汇入多格错仁强措的三条大河以及大片的湖盆沼泽。除非弃车徒步(当日探路就走了二十公里,徒步通过性要强很多),当时还非底限,便很快打消这个念头。不过雨季羌塘的确超出预测,加上今年雨水多,更是一副吃人面孔。
  
  最后决定掉头北上,从阿尔金出去,这是最后一个选择,没法拒绝。从地理上分析,或许北上是条出路,因为要翻越数道山脉,属山地貌,沼泽大河会少很多。
  
  

喜欢这种小冰雹云,也是荒原游荡,随意江湖
18.jpg


没有名字的火山残骸,和它缘分颇深,半个月绕它240度。
19.jpg


白象山,一块突兀的岩石体,很美


20.jpg
发表于 2011-6-16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法逾越的五泉河
1.jpg


东眺多格错仁强错,冷暖色调相宜
2.jpg

点评

美得令人窒息,可以感受彼时拍照时候咸湿的空气  发表于 2011-6-16 10: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 沪ICP备12047122号 )

GMT+8, 2024-9-28 2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