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2421|回复: 2

[转帖]剧毒"(ZT)我与无忌的故事 ——摄影发烧两年小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7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剧毒"(ZT)我与无忌的故事 ——摄影发烧两年小结

作者:彼得潘

2001年,有一本书(王小慧写的自传《我的视觉日记》)和一部电影(苏菲-玛索主演的《忠贞》,港译《情欲写真》),直接促成我想玩玩拍照的爱好,再加上在这之前,作为一个“驴友”,也渐渐开始不满足于用一台“美人打”的“咔博士”拍一些到此一游的照片。于是,就象所有尚未入门的菜鸟一样,要买一台显得专业的单反,才不“傻瓜”。那时候,其实还搞不懂什么是SLR、什么是RF、什么是P&S、什么是120等等,反正是要那个头上突出、镜头长长的东东。接下来是买哪个品牌,那时候真是菜,不知道世上有CMNP、更勿论ZEISS、LEICA了。只知道照相机最好的是NIKON、CANON两牌子,而CANON老在电视上看到大眼睛MM(酒井法子)做的“大眼睛”(佳能“露娜”)的广告,便以为CANON的相机也不过是适合小女生的时尚玩意。而同时,我有个“驴友”,平时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带着是一台NIKON的FM10,我一直非常喜欢听那台东西的快门声。

好了,那就“败”(Buy)NIKON的吧。收集了一些广告宣传手册,做了一些现在看来很不专业的调查,把目光锁定在F80上,理由嘛,就是性价比最高。镜头呢,基于同样理由,选的是AF 28-105/3.5-4.5,焦距合适:从风光的28广角到人像的105中长焦、还有极强的微距、成像据说很有尼康味(那时天知道什么是什么味)。同时,买了本《柯达35毫米摄影手册》开始学习一些摄影基本常识,知道了一些附件对于摄影也很重要的道理。2002年春节前,拿了年终奖,就把F80(自以为比较好学,多花近千元要了个带“s”的那种)和28-105买下了,另外,还扛了一个曼富图190NAT加141NAT的三脚架和云台以及一块保谷的偏振镜和一个吉尼福的包包回家。这下觉得该有的都有了,便一个人利用春节长假跑到广西去了,从程阳风雨桥到龙脊梯田再到阳朔,照片倒没一开始以为的那样拍的很多(主要时间都花在与当地人民勾兑和FB上了),两个星期一共才浪费掉八卷柯达富士负片,回来冲出来一看,构图啦、色彩啦还真和以前的不一样了。如此尝到了甜头,就越发喜欢上了摄影。

就在这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色影无忌”,好了,这把完了,大家可以猜到,我开始陷进了“泥坑”,开始慢慢中某些人的毒了,开始追某些人的文字读,比如:沉稳老辣的“135F2DC”、风流倜傥的“小蔡”、放荡不羁的“化名”、不争世事的“Macrobug”等等,同时也拿着“背心”、“舟浩”等的人文照片;“暗淡里的光辉”、“听蓝”等的风光照片来陶冶一把自己的审美情操。另外,时刻打探着“C版”、“3弟”又在说些什么(这两位简直是尼康的急先锋)。而西老、急兔两位,在来无忌前就买过他们书来看过(不过是到后来才把“薛XX”、“赵X”与“Xitek”、“G2”对上号)。

好了,不在这里挂一漏万地报名字了,继续说自己的事。大约过了半年,这段时间无忌上有一贴很红,那就是“化名”的《尼泊尔游记》。我也有点磨拳搽掌地想到尼泊尔去FBFB了。尼泊尔可是个出片的好地方,加上自己也开始发烧了,所以出发前想扩充一下自己的装备。也是有福气,刚巧那个时候,我被一家大公司辞退了,拿到一小笔谴散费。出门的盘缠不仅不缺了,连扩充装备的钱也着落了。

开始行动,《漫漫器材发烧路》教导得好,镜头要往两头烧,广角镜头能表现强烈的透视感,长焦镜头能轻松地虚化背景。

于是广角一下就拿下了AF-S 17-35/2.8,那时之所以没买18-35的那个,是因为“无忌”有两句名言“偏宜买死人”、“买你买得起最好的”。直到今天,我越来越觉得这的确是对我这样的发烧友而言,在选择器材尤其是镜头时需要牢记的圭臬。而且,“CURTNER”在点评“JURA”在那篇赫赫有名的《20毫米万岁》里所歌颂的20MM/2.8头时说过,“有一支头胜过了20MM/2.8定焦头,那就是AF-S 17-35/2.8变焦头1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一支完美的广角变焦镜头。

而长焦方面,却有了点麻烦。本来一眼看上的是“小钢炮”,但那时尼康正好发布了一款VR70-200/2.8G的头子,但迟迟不见上市。我还是比较看重长焦“防手振”这一点的,尽管我每次出门都会带三脚架的,但是还是有很多机会容不得你架架子。而且那时,“无忌”正开展着一嘲批XGP”的大会,说它的焦外成像不好。(唉,当你开始会看“Bokeh”了,那你就等着高烧吧。)再说,我当时想即然广角到了17,那么长焦只到200,还是短了些。当时,“无忌”里有位“洋仙”DX在做AF-S80-200与80-400VR的评测,觉得80-400VR和AF-S80-200有得一拼。于是,就买了AF VR 80-400/4.5-5.6这只头。

定下此头后还是有点心病,那就是“大光圈”的心病,凡是发烧的都有“2.8”情结(除非是定焦派的,他们更厉害,因为他们有“1.4” 情结)。另外在“洋仙”的评测里也说到80-400VR对焦速度慢了点。再说我想AF VR 80-400/4.5-5.6的Bokeh也无法胜任人像摄影。所以想再买一支光圈大一点,对焦快一点,焦外成像好一点的人像头作为AF VR 80-400/4.5-5.6的补充。查了NIKON的宣传资料,说N家有一独门绝技叫“散焦控制(DC)”专门用来对付Bokeh的,有两个“家伙”会这门功夫:105/2和135/2。考虑到我一直想买个微距头,而且很可能就是Micro 105/2.8,为了不重复焦距,便决定买135/2这支。(要想中毒此头请参看“135F2DC”的《那只“明日黄花”镜头给予的人像印象:NIKKOR AF-DC 135mm/2 D》)

这样到了2002年8月底,我就有了档次参差不齐的四支头子:

AF-S 17-35/2.8、

AF 28-105/3.5-4.5、

AF VR 80-400/4.5-5.6、

AF DC 135/2。

焦距从17到400,中长焦也有大光圈到2了,28-105带1:2的微距,风光、人像好像什么都能拍了,而且还可以把玩一下尼康公司在镜头上一些静音马达(-s)啦、防手振(VR)啦、散焦控制(DC)啦等科技体验。

好,接下来要升级机身了。其实F80s对我来说已经够用了,但《漫漫器材发烧路》上怎么说的?“你开始需要第二个机身了”。《漫漫器材发烧路》毒就毒在这里,它什么都说了,但你还是要亲自“死”给它看,唉…我有那么多镜头,两个机身就方便点嘛。从F80s往上升,也就是F100和F5了(以我当时那点本事断然是不敢去买二手的老机子,如F3、F4),F5好是好,但我觉得它太大太重了,如果它的电池盒能拆能合,象EOS1V和EOS1VHS那样,我就买F5了。可惜,它不是,如果它真的如此,那它不就是F100了吗?“G2”兄说过,出门在外,哪怕轻掉1克也是有意义的。冲着机动性,我选F100。当我了解到那个拍过“阿富汗少女”的NG的老大用的就是左右两台F100后,二话没有,就是F100了。

刚才说了,去尼泊尔的念头是源自“化名”的《尼泊尔游记》,在那篇文章里,“化名”露出了“家伙”,除了一套NIKON单反系统外,还带了套G2。在“无忌”待得久了,很容易被“小蔡”他们带过去,中中“菜丝”的毒。玩ZEISS最方便上手的大概就算是G2了吧,那个“赵会计”还以这个做了ID,并在赫赫有名的《七种武器》里大书特书了G2一把。单冲G2的外观,就把我馋得口水长流。但当我冷静下来后,还是没有出手,我玩SLR还不到半年,实在是没有自信能玩转旁轴。而且,同时也看到很多人在泼G2的冷水,说“90头经常脱焦”、“35头有待提高”、“21头的取景器容易丢掉”、“AF也不知道合没合焦”…(不过,这些都是网上的观点,不是我现在本人的观点,我对G2的迷恋日久弥坚。对G2还有疑问的朋友请看目前“无忌”热播的“G2”的《G2的G2》,真是绕口!)。而在这个时候,却又看到了T3,这个T3很漂亮,更主要的是据说T3的35松纳头还好过了G35那支——后来“G2”大哥也把T3列进了他的《七种武器之三》中了——此乃后话,暂且不表。再加上我已经有了些“长枪大炮”也需要个口袋机。那就再把T3拿下吧,既可以玩ZEISS头,又可以通过T3体验一把旁轴感觉,为以后进G2打打基矗

通过半年来的学习,知道了“摄影器材要成一个系统” 的道理,以机身镜头为中心,上、下、里、外、前、后的附件也很重要。看看还有点钱,就投到附件里去。

下:三脚架已有了曼富图190,觉得还能撑得住这些家伙。关于三脚架,“无忌”上有“西老”的《说说Manfrotto 055C和190、Gitzo G1126三脚架》和“PHOTOXU”的《我的脚架之选择》,很值得推荐给初烧的色友。

上:得弄个闪光灯。CN大战中,各有胜负,但闪光灯方面,我想N还是能完胜C的。所以,即然玩NIKON,没道理不玩NIKON的闪光灯的。而且也渐渐领悟了人家高手“白天用闪光灯、晚上不用闪光灯”的道理了。好,配合F100,那就买SB80DX吧。
发表于 2006-1-17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里:胶卷。这个要换了。我觉得有一种观念比较误人子弟,那就是“反转片只能是高手行家用的”。我直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拍彩色照片,不用反转片怎么能学好曝光?记得我刚拿到F80的时候,试练各种功能,用曝光补偿,又用ABC曝光,等负片冲印出来,愣没看出区别来。所以说菜鸟真要学好曝光,非要用反转片不可。增1/2级怎样?减1/2级怎样?什么样曝光才是自己要的?只有用了反转片才能搞得明白。负片加三减一都一个样,误差也太大了一点吧。再说,反转片的效果的确好过负片很多,那一年的四五月份,就试着拍过一卷反转,那个通透,那个惊艳…除了当时看起来比较麻烦,单就效果而言,没话说了。后来,我自个也琢磨出一道道:若要画面出彩,器材方面,机身根本无所谓,投资镜头是事倍功半,而投资胶卷则是事半功倍。好,那RVP、RDP III、RHP、E100VS就都各买一点回家吧。就在我草就此文的时候,看到G2兄在《中国摄影》上开了个连载:“兵书十二卷”,其中第一卷讲的就是胶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

外:摄影包。原来的吉尼福肯定装不下现在的这些东东了。“无忌”上说了,摄影包的投资应该和器材之比起码为1:10。那就上在烧友们中最流行的“拉圾宝”吧,当时买了一大一小两个“Lowepro”:大的是S&F Rover Light,这个包主要用来放NIKON135系统,而且上面一层可以放一些生活用品,这样出门旅行的话,每到一个地方,把我的大背囊“BIG PACK”扔在住宿地或车上,而把这个“拉圾宝”当作Day Pack。不过当时我买这个包的时候,只有Rover Ligh版,没有Rover AW版,所以我又到户外用品店专门配了VAUDE的遮雨罩。考虑到S&F Rover Light是双肩背的,拿取相机不是很快捷,所以我又买了个单肩斜挎的Lowepro Linx 160。我把T3和一台SONY的DV塞到这个小包里,外出旅行时方便抓拍一些人文照片。说实话,作为一个“色驴”,怎样合理选择出门时的背包绝对是件头大的事,当时“无忌”还没出现“HIGHMAX”的那篇经典的《严重剖析摄影包》供参考。我在包的选择方面走了很大的弯路——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前:那是指镜头前的滤镜。UV镜肯定要的,倒不是用来过滤紫外线,而是和遮光罩一起用来保护镜头的,“无忌”前辈教导过我们,如果镜头上花了血本,那么UV镜千万不要马虎。所以,基本上我在每个NIKKOR的前面都配了原厂的L 37 C,除了AF-S 17-35/2.8这支头,因为它是超广角。我给它配的是B+W的超薄UV镜。B+W大概是我这里能买到的最好的滤镜,所以偏振镜我也是选的B+W超薄型的。可能是受NG的影响,再加上我主要拍彩照,不大玩黑白的,所以各种色温镜、柔光镜、偏光镜等一概都不感兴趣。只是后来实际拍摄时候,有碰到光比比较大的场合,而我较常用的RVP又比较窄,所以,我又配了套COKIN的渐灰镜。直到现在,除了起防止划伤作用的UV镜外,滤镜我只用CPL和渐灰镜,而且用得也很少。

后:是指后期的一些设备。当时看了“无忌”上“小刀刀”的《关于幻灯片制作、收藏和观看等一些问题的常识》,加上那会儿也急着想看幻灯效果,就买了:吉尼佛95050观片箱、凯撒4✕ LOUPE和BRAUN NOVAMAT M330幻灯机。现在看来倒有点简陋了,目前正琢磨着想把放大镜和Projector升级一把。同时,为了顺应当前的数码大潮,也想再买个scan。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好,两个NIKON机身、从超广角到超长焦四支NIKKOR镜头再加上一台作SNAP用的P&S机以及一应俱全的附件…这把基本上差不多了。收拾停当,向尼泊尔进发...

另外:图片小结,请看:

http://www.cameraunion.ne ... threadid=197748

那一次尼泊尔旅行对我而言,收获非常大。其中人像照片的拍摄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是我个人最满意的一次(当然这也是拜尼泊尔人民的比较上镜所赐)。还有个收获就是:我遇到了现在的GF。

10月的尼泊尔旅行过足了拍照的瘾,回来后对照相机就更痴迷了。除了周末,每天至少都要到“无忌”来兜一圈,有事没事总在琢磨着还可以再“败”点什么东东。首先想到的就是数码相机,DIGITAL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有句话怎么说的?“与时俱进”嘛。何况在我看来,DC比FC更象玩具。而我,是个贪玩的人。记得有人统计过“无忌”编辑都用什么数码相机,结果是除了DSLR,消费级DC被选用最多的就是NIKON CP 990-995-4500这个系列。于是,便先“败”了4500回来,这台东西现在看看比较一般了,但当时在我看来却是市面上我能买得起的最好玩的一台机器了。首先,我觉得它的旋转头的设计很酷,而且它的这种设计让我体验到更多的取景方式。其次,它号称是“微距王”,由此,我拿它来翻拍的我的幻灯片,目前,我就是靠它来解决传统照片数码化的问题,尽管成像还是糙了点,下毒是不行的,但与朋友们分享一些照片却显得方便多了。另外,它还有些很有意思的功能,比如全景拼接、透视变形纠正等。站在消费级DC的主流层面,CP 4500并不是最佳选择,但作为一个用传统胶卷为主的人,尤其是象我这样还没有移轴镜头、宽幅相机、对电脑还很不精通的普通的发烧友而言,拥有CP 4500却是在数码化方面有了一个很好的补充。

从2002年10月到2003年的1月,我就一边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晃悠、拍照,实在没什么好拍,就在家里拍器材玩。一边就逛照材市场,时不时扛点东西回家。稍微值点钱的东东先后败了这么一些:

LEICA MINILUX ZOOM:这又是一台高档傻瓜机。真的象《漫漫器材发烧路》上说的,我开始迷恋那种机不离身的感觉了,而单反相机作为随身机却显得太大了。于是,发烧不到一年的我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傻瓜机的身旁,“虽然别人还是称之为‘傻瓜机’,但你管它叫有自动功能的‘旁轴相机’”。发烧到这个地步,眼光也已经开始瞄上“蔡丝”“莱兹”了,那位“暗淡里的光辉”不是说过,追求梦幻用“ZEISS”;追求庄严用“LEICA”的 吗?。因为有了T3,我通过傻瓜机体会了一把ZEISS头的味道,所以就想再弄一台莱卡的傻瓜机。与T3齐名的就是MINILUX了。但一来,MINILUX的“E02”太有名了,二来,T3是个定焦头,所以我想换个变焦头玩玩,这样两台傻瓜机可以各有用处,不太冲突。于是,便买了这台MINILUX ZOOM。这台东西的头子虽然没有MINILUX的头子那么有名,但也是系出名门,设计师是设计“LEICA”R系头的“Lothar Kolsch”。事实上,在LEICA自己的宣传资料上,MINILUX ZOOM也是排在MINILUX的前面的。这台傻瓜机的使用率现在是越来越高了,在做长途旅行时,已经取代了T3成为我必带的P&S机。

NIKKOR 50/1.4:上这个头的时候,口袋里的闲钱不多,但又熬不住总想买点什么。NIKKOR 50/1.4是一支最便宜的“1.4”的头子,而且,它还是一支“标头”。早一点的时候,也流行过“标头”风,说真正的大侠大多都是一个“标头”走天下的,为了寄托哪一天俺也成为一个“DX”的梦想,嘿嘿…于是就买了此头。

GITZO 1228+1276:“G2”在《七种武器之二》里下了“捷信”的毒。我在尼泊尔Trekking的时候就觉得我的190NAT有点重了。所以回来后,就想找一个轻点的架子。又要稳、又要轻,那就只有在“捷信”的碳素里找了,考虑到我已有的器材,再加上以后发展的余地,就把眼光集中到“2”系架子上,这样一来也就只有1227、1228了,为了出门时携带方便一点,就选了1228。云台就配了“2”系最普遍的头1276,而且1276是球形台和我已有的141三向台正好可以作为互补。现在看来当初选这套“捷信”碳素算是选对了,在以后的旅行中,我的GF承担了帮我背脚架的“重”任,如果还是用以前的190的NAT版,那我可舍不得了。

其它还买了一些零零碎碎的附件:“DOMKE”的F-1X、“Lowepro”的Photo Trekker AW、Trim Trekker、Stealth Reporter 600 AW、“U2”的0199、“万得福”的防潮柜等。

2003年的春节,我带上了几乎所有的器材到安徽宏村去采风,这是一次纯粹的摄影之旅。在那个走一圈也不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小村子里,我整整呆了一星期。一开始的两天我只拿着傻瓜机和数码机在村子里游走,熟悉熟悉环境、寻找寻找灵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开始浪费胶卷:用AF-S 17-35/2.8去表现村落里古巷的幽深;用AF VR 80-400/4.5-5.6去记录民居中木雕的精细。早晨闻鸡而起,等待第一缕阳光洒在月沼古祠的马头墙上;黄昏的时候,坐于南湖之畔,静待游人散去后,炊烟在夕阳余辉下升起;而中午时分,去拍徽居内景,阳光伸进室内,明暗对比的影调更衬托出徽居的古朴。通过这次的拍摄,终于开始渐渐体会到光的美妙,而对曝光也终于有点入门了。这次的风景照片,是迄今为止,自己最满意的,这主要归功于这次我有充足的时间。
我想,摄影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奢侈的,不仅仅是因为要花很多钱在购买器材上面,更重要的是它很花时间,无论是拍人还是拍景。“有钱并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有了这点钱后还有时间”。
发表于 2006-1-17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春天的到来,百花开始争艳了,于是,我想需要一个微距头了。以前,一直就有买MICRO 105/2.8的想法,但随着发烧的温度越来越高,就想买个再好一点的。于是两支比较另类的镜头进入视线:一个是“失落的帝国”Nikkor AF MICRO 70-180mm f/4.5-5.6 ED(语出“听蓝”的《失落的帝国—Nikkor AF MICRO 70-180mm f/4.5-5.6 ED》),另一个是“用处不大”的Nikkor AF MICRO 200mm f/4(语出“135F2DC”的《开吹用处不大的一只镜头Nikkor AF Micro 200/4D IF-ED》)。到市场上一打听,前者杳无踪迹,“失落的帝国”成了“消失的帝国”。于是,便买了Micro 200/4,想把它的用处搞搞大。其实,买微距头对于我而言,是出于“如果不出门旅行,那拍些什么”这一问题而考虑的,所以,尽管贵了点,我还是一无返顾地把它“败”了下来。事实上,这个头子后来带给我的快乐,远非金钱所能比拟的,此乃后话,暂且不表。另外,我还为了此头专门再配了DR-4(直角观景器)和DG-2(接目镜放大器)。

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带着Nikon F100、Nikkor AF Micro 200/4D IF-ED、GITZO 1228+1276、DR-4、DG-2、RVP、E100VS倘佯在这个城市的花草丛中,成了一个“花花公子”。微距摄影让我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当我从“花花”世界里抬起头,却发现这个真实的世界“非典”了。快5月长假了,再到什么地方去腐败腐败呢?正好碰到“非典”,除了“骨灰”级的驴友,很多人都不出门了,这倒是出游的好机会。记得在尼泊尔初识现在的GF时,就答应过她老人家要陪她去西藏,于是想趁现在年轻还跑得动,那就早点兑现诺言吧。原本打算参加《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所谓的科考队去的,但因为“非典”,团队被取消了。GF说,西藏太吸引人了,人家不走,咱们自己走吧。好,在此之前,西藏省俺去过2次了,大的藏区也进出过5趟了,这次的行程大多是旧地重游,所以一路上驾轻路熟地就过来了,只不过沿途屡次被拦下,量体温、消毒,稍微麻烦了点。

西藏,大家都知道,即便是傻瓜机都能拍出自己一生中最好的片子。由于,以前去过几次,多少对那里的环境和人文有点熟悉,而且摄影发烧了一年多,所以对这一次的旅游摄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我不想再做猎奇式地拍摄,不想去表现宗教的神秘和物质的贫穷。我希望我的照片最后能表达出一种平和与积极的感觉,这才是真正我理解的西藏人民的精神内涵。从技巧方面,我想练习一下用广角镜去拍人,这一方面锻炼我走近被拍对象,另一方面,这也更能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而风光、建筑的照片,我希望自己能找到新的角度,尽量拍得和看到过的别人的照片不一样。当然这些对我来说要求也是高了点,但是我实在是太喜欢西藏和摄影了。在后来的实践这些想法的过程中,也增添了很多乐趣。最后我两个礼拜的旅程共拍了22卷反转片,从里面也可以选出5、6张我自己较喜欢的照片。对于这个成绩,我也算满意。但是,还是有很多照片,意思是到了,但由于基本功还不够扎实,于是照片上或多或少留下了遗憾。所以,这几天老琢磨着:是不是最近两年再跑一趟西藏?

旅游归来后,一方面我又回到了“花花”世界里去了,继续做一个 “花花公子”。夏天来了,正是拍荷花的时机。躲在AF VR 80-400/4.5-5.6和Nikkor AF MICRO 200mm f/4后面,我可以忘却这个夏季的炎热。另一方面,我的CONTAX T3和NIKON 4500的DC机不离身。当我在城市里游走的时候,或用T3在街头SNAP,记录身边的生活;或用4500拍些小品,记录自己的心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 沪ICP备12047122号 )

GMT+8, 2024-11-28 14: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