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9日--21日为举国哀悼日。 5月19日中午两点二十八分,全国警报长鸣,车流凝滞,人流静默。我们所有人在这凝重沉痛的气氛里,再一次深深触动,悲伤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地震使我们变得焦虑而哀痛,死伤者的不幸和家园的残破,让每一个人寝食难安,心情复杂。也许,在这黑色的一周里,随着死亡人数的不断增长,受灾惨状的一步步呈现,我们都曾一边擦拭着夺眶而出的泪水,一边竭尽所能到处奔走,想为灾区做一点什么,出钱出物出力献血,并时时刻刻被自己的无能为力折磨,恨不能插上双翅,奔赴一线,亲手刨出被困的同胞,或者真切地拥抱一个幸存的孩子,告诉他,我知道你很难过,我和你在一起。但是,现实如此残酷,时间不能倒流,创伤已经刻下,伤亡仍在继续。而我们不得不要在悲伤的同时,想到更为沉重的一个词:灾后重建。死者长逝,生者面临具体而现实的今后生活;家园已毁,收拾瓦砾,我们必然要一点一滴重新构筑。而我们,能为这具体而现实的生活做些什么? 七天前的那一刻。转瞬间数以万计的孩子没有了学校,没有了书本,没有了文具,没有了家,甚至有的,被永远永远定格在那天昏地暗的一刻。灾后第七天,都江堰、绵阳等地的孩子相继复课。惊魂甫定的学生,终于在搭好的帐篷学校里开始了中断七天的学习生活。也许,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些同学,但是,孩子们手中空空如也,他们除了赈灾的食物和衣服,已经再没有任何学习用品、体育设施,他们没有书包,没有文具,没有书本,没有玩具,没有任何一个在读学生应该拥有的一切。 可以预见,在今后救灾终于告一段落,国家会大幅度投入资金为孩子们建设宽敞畅通的道路、牢固的家、繁荣的集镇、优质美观的校舍。但震后灾情的惨烈,也让我们足以清醒地意识到,这样的重建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孩子们,很有可能将在搭建的帐篷里度过后半学期甚至再下学期。当前最实际的需要,显然是要孩子们手上有书看、有笔写、有纸画、有东西锻炼和娱乐。--------他们,太需要稳定而多彩的生活了。 在当前灾区道路不通、交通管制的困难下,各县学校复课存在实际困难。首先,校舍毁损,无法返校;其次,更重要的,即使有帐篷,老师和孩子们也是丢了枪的战士,完全谈不上一点点软件支持。学生课本、作业本、文具、课外书、体育器材、电脑等的缺口将是灾后复课的最大障碍。 鉴于此。倡议募集以下物资,为马上要陆续复课的帐篷学校做最实际的准备: 1、小学、中学各年级的课本、教辅书 2、适宜学生阅览的课外书,包括书籍、报刊、杂志 3、书包、笔、作业本,各类文具 4、学习教学用电脑 5、体育用品 具体邮寄地址是: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成都报业大厦14楼《成都商报》文化部 张世豪 收,邮编:610015。 包裹正面请注明:给帐篷学校募集书籍和文具 自即日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务实地,认真地,真正做到急灾区之所急,筹灾区之所需,想孩子之所想,迅速应对,及时到位。孩子们开始名副其实的学习,才是帐篷学校复课的意义所在。点滴募集或者捐献,或许就能实现这点美好的愿望,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将会因为灾难后的持续点滴付出,获得在同胞罹难、家园尽毁之后,面对生活的巨大勇气和力量。 为汶川特大地震死难者默哀! 为幸存者,为孩子,为未来的生活,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