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振豪物流 于 12-11-29 11:16 编辑
一次成功的徒步穿越,是要靠集体中每一个人努力才能做到的,尤其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团队精神更加重要。 保护好自己就是不依赖别人也是对团队最好的帮
助,所以在徒步穿越中,重装徒步了解徒步的方法也是非常关键的。本着个人在山路从不摔跤的小心得,给大家分享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徒步过程中包括很多,像攀岩、狭缝、岩降、陡坡等等,路况也是多样复杂的,在[没有特殊情况]的上下山坡行走中,一般了解以下这些方面:
1:世上无事不可为 做万全的准备,其实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的。从选择登山鞋说起吧,一双好的徒步鞋可以减轻很多徒步中的困难,一分价钱一份货大家都懂的,这里就不多介绍,最主要是合脚、防水。走上坡时鞋带略松适宜即可,下坡略紧不要让脚在鞋中松动,因为下坡时身体和背负的重力每走一步都是对脚尖的一个撞击。行走之前修理好脚趾甲,不然在行走过程中会挤伤脚趾,十指连心哪个都疼,可以想象这也是要注意的。
2:上坡埋着走,如果迈开大步走路,身体会左右摇晃,失去平衡。所以走上坡路,步幅要改小,一步步扎实的走。如果上坡路斜面很陡,最好向左向右交替走上去,就像走之字形,这样也就是说减缓了坡度。
山野的登山徒步步伐要采用不同于城市平整柏油路面的步法走,.山路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有时候甚至还有滚动的石头,很不好走。 特殊路的方法以下可以参考:
3:小步伐,慢慢走 登山徒步时,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势”与“步伐”,首先说明的是步行姿势。头、腰、脚要保持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经常把这条线当作是身体的轴心来移动着走。
方法:将一只脚膝盖抬起、另一只脚着地取得平衡,此时肩膀不要用力,步行的重心要从后脚转为前脚时,要将头部与腰部重心移向前,前脚膝盖不要往前突出,再向前踏出后脚,重新制造一个重心。这样头、腰、脚重心不断移动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步行姿势。
步伐:不论山路的上行或下行,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这样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状况也能以同样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减轻疲劳。
4:全脚掌,稳踏步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尽量用个人中等负荷心跳脉搏次数行走,中等负荷运动强度心跳=(180-年龄)X60-70%。背部肩沉背挺,全脚掌触地,踏稳脚步再移动重心,尽量保持匀速。
很多山友登山徒步经常会大腿或者小腿肚肌肉抽筋,就是登山徒步脚掌踏出没有选择全脚掌着地,或者选择全脚掌着地了但刚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面上,没有选择好踏点,比如脚掌踏在一个小石头上,这样一移动重心,感觉不对劲,至少要花多四倍的力量来重新平衡身体重心,通常在无谓花掉这些“浪费”的力气平衡身体过程中,是导致脚抽筋的原因之一。所以请尽量选择有土的地面及稳定踏点的地方走。
5: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后脚
遇到较斜的上坡道时,最重要的是脚要采外八字步走,亦即脚尖向外打开走。我们不妨将脚实际放在陡坡(见上面坡度的定义)上试试看就很容易得知,若直接将整个脚踩在上斜坡时,脚尖因为是在比脚后跟还高的位置,所以脚踝急激弯曲而无法匀整协调稳定。相反地,如果对着斜面打开脚尖,把脚往横着踩,脚尖与脚踝变成几乎同一个高度,因而脚踝会变得轻松且容易摆动。
请谨慎下坡,即使是缓坡,下坡时也可能会有跌倒的危险,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确实走才行。下雨过后的路面特别湿滑,更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步伐要比上坡时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脚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马上恢复平衡,防止跌倒。
山地下行时,身体重心切莫注于下行的前脚。如何下行把全身重量集中注于前脚,也就是用一蹦一蹦的样子走下去,这样会造成前脚负担很大,也是造成膝盖疼痛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容易导致身体精疲力尽不能继续行程。所以请记得在脚往下坡踩的瞬间,将脚踝及膝盖充分弯曲,发挥缓冲作用来着地,重心在后脚。
高台地势千万不要跳:
行走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徒步线路上,时而可见同膝盖高或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这种落差很高的台阶地形时,严禁突然往下弹跳,切记 切记!!!跳着下,不仅会滑倒、扭伤脚踝、还会有挫伤或骨折的危险性。正确的下行步法是利用边上树根类的植物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
徒步穿越不光要懂得步法怎么运用,防范和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负重——长距离——徒步——登山,这样的山地穿越活动,如果保护不当,有可能会使膝关节受伤,主要为半月板损伤症、和髌骨软化症。这在老驴中带有较高的普遍性。
几点建议:
1)要用双杖。一般我们膝关节每天正常的疲劳极限大约为一万次,中等强度活动的膝关节负荷大约两万次以上;而双杖可以减缓膝部受力的1/5—1/4。
2)要用护膝。护膝的保暖作用、与制动(固定髌骨)作用对膝关节来说都非常重要。
3)下山要慢。当你以惯性下山的时候,膝关节的受力大约为你体重加上负重的五倍左右。
4)注意锻炼股四头肌,老驴常说的下山用肌肉,其实就是指尽量靠以大腿前面这块肌肉为主的腿部肌肉群进行支撑。
5)尽量选择具有缓冲作用的松软地面,如沙、草、雪、土、甚至碎石等,较之于硬质地面更有利于腿部
再好的方法都要自己灵活掌握,不会运用也只是一纸空文,只是希望各位驴友多熟悉一些知识和技巧,多带给大家一些安全和快乐-------振豪物流2012.1129
|
|